翻新时间:2023-08-08
《詹天佑》
这个初夏的上午,听了周芸老师执教的小学课文《詹天佑》——一堂平实而不失精彩的课。窗外飘着细雨,有种微微的凉意,阴郁的天空似乎隐着一种说不出的涩;然室内书声琅琅,其乐融融。周老师周密的设计,精美的课件,精炼的导语,创设了一个平实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这个有点沉闷的周二带来了一抹亮色。
非常佩服周芸老师钻研教材的认真劲。小学课文《詹天佑》是篇经典传统课文,如何在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同时又不乏新意呢?周老师很动了番脑筋。
首先,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紧扣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体味,走近人物,体会人物的精神魅力。尤其可贵的是,体味的过程既不脱离文本,又能高于文本,拓展丰富文本。
如在品读詹天佑的语言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了自读感悟后,周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抓住“精密”“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品味,来理解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老师的激情结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整个环节清晰而严谨,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确实有了阅读感悟的提升。
再如品读詹天佑的心理活动这一环节,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联系上下文,詹天佑修筑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文本中找答案。并通过老师的激情导语,和学生进行有感情的一咏三叹似的引读,对体会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到这似乎已很是扎实了,但周老师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追问“想象下,詹天佑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在学生充分发言后,老师出示了一个资料,从款项经费的拖欠折扣、帝国主义的窥探阻挠,再到皇亲国戚的干涉、痛失爱女的打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詹天佑当时的重重困难。这个资料的出示非常恰当及时,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并使文本更厚重了。
其次,善于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法来处理教材。勘测线路——品读文字,开凿隧道——课件演示,设计线路——自己画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能始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个人以为,开凿隧道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示意图,而设计“人”字形线路,比较难,可以直接课件演示。
再次,小练笔的设计比较合理。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几乎课课有练笔,似乎已形成一个规定的套路。不过本课中周老师在激情小结后,引导学生想象,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想对这位伟人说些什么?当外宾中的你看到这个伟大的工程,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出现的时机比较好,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且也有一定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是为练笔而练笔。
最后,吹毛求疵一下,感觉本课设计的痕迹比较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某些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没有充分展开,学生学得比较被动。一点浅见,供参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大海
- 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
- “求是”报名记
- 扩写送书
- 我哭了
- 四季竹林
- 笨笨风铃
- 四季
- 飞扬的梦
- 日记
- 假如我会克隆
- 我的座右铭
- 树杆为什么涂上白色的油漆
- 溜冰感受
- 不该发生的事
- 江浙地区清明节习俗之清明果起源探究
- 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3)刑法论文(1)
-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3)刑法论文(1)
- 以学校为主阵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关东民俗风情
- 两岸学者“寻椽”清明文化
-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刑法论文(1)
-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6)刑法论文(1)
- 清明文化的发源地——山西介休县绵山
-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 漫话清明节
- 于和伟:所有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该继承
- 让清明节“清明”起来 等
- 清明节的诺言
- 《称赞》教学设计1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鸟的天堂》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1
- 《回声》教学设计1
- 《泉水》教学设计2
- 《称赞》教学设计2
- 《翠鸟》2
-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 《荷花》 教案
- 《西门豹》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