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詹天佑》一课的反思十一
“创设情境”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话题,然而不能不说的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常常是为了“情境”和“情境”,情境更多的不是成为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是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颇具功利性的手段。
我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就有很深的感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自由读文,以四人组为单位,其中一位同学扮演詹天佑,其他同学做工程人员。由“詹天佑”向工程人员介绍设计意图,注意把手上的白纸利用起来。
这样的情境设计,由于比较笼统,要求过高,学生对于工程师的形象也了解不多。在六(2)班试教时,发现学生一下子手足无措,看看热热闹闹,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是选择一个方案来介绍还是介绍三个方案;白纸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巡视时发现好多组学生在白纸上是文字说明,应该画简笔画示意图)……足足浪费了15分钟时间。
这一败笔,致使后来的集体交流也相当失败,整堂课又成了老师的讲解。
修改教案,一定要改,一定把情境设计好。在石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修改了教案,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安排如下:
(1)复习引入后,述说:让我们跟随詹天佑去开凿隧道吧!开凿之前先要勘测线路,重点要勘测哪两座山呢?谁能从第5节中一下子找到。(居庸关、八达岭)
(2)让我们进行精密的勘测,带上经纬仪、标杆,我们出发了。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笔划下两座山的特色。(居庸关山势高,八达岭有居庸关的三倍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
居庸关 八达岭
(3)面对这样的两座截然不同的山,詹天佑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现在请以四人组为单位,一人扮演詹天佑,向其他工程人员介绍设计方案,注意工程师介绍自己的方案时一般都用图纸。(学生对“图纸”的概念应是有所了解的。)(学生自由准备、巡视—交流)
把“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清清楚楚地介绍完了,设计“人”字形线路就不是问题了。我还把这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写进了语文论文《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飞翔》。
细究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把掌握语文知识当成了学生歇息地最终目标,语文知识成了教学关注的轴心。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将设计情境进行到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朋友
- 我的外婆
- 你是我的姐姐
- 感谢
- 难忘的一堂课
- 我敬佩的同学
- 我
- 说说我自己
- 遗失的美好
- 我的小伙伴
- 自我介绍
- 泪的新篇章
- 老妈爱上了QQ农场
- 给蔡老师的一封信
- 我敬佩的老师
- 从消费本质看消费资本化的伪科学性
- 秘书文秘论文:刍议定义秘书的几个基本问题
-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探讨
- 劳动价值理论在中国经济实践中发展
- 政府公共职能缺失视角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
- 中国物业管理市场走势分析
-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缺憾与改进思路
- 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区域牲辅点分析
- 深化政府改革:30年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分析
- 扩大内需要树立公共工程永续经营的理念
- 2009年煤电油气运及高载能行业运行情况
-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变革的思考
- 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危机与出路
- 中国转型期经济波动的制度变迁解说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
- 品读书滋味 悟读书乐趣──《窃读记》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学设计
- 《窃读记》教案学案设计
-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教学案例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设计
- “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