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詹天佑》一课的反思十一
“创设情境”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话题,然而不能不说的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常常是为了“情境”和“情境”,情境更多的不是成为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是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颇具功利性的手段。
我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就有很深的感触。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自由读文,以四人组为单位,其中一位同学扮演詹天佑,其他同学做工程人员。由“詹天佑”向工程人员介绍设计意图,注意把手上的白纸利用起来。
这样的情境设计,由于比较笼统,要求过高,学生对于工程师的形象也了解不多。在六(2)班试教时,发现学生一下子手足无措,看看热热闹闹,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是选择一个方案来介绍还是介绍三个方案;白纸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巡视时发现好多组学生在白纸上是文字说明,应该画简笔画示意图)……足足浪费了15分钟时间。
这一败笔,致使后来的集体交流也相当失败,整堂课又成了老师的讲解。
修改教案,一定要改,一定把情境设计好。在石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修改了教案,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安排如下:
(1)复习引入后,述说:让我们跟随詹天佑去开凿隧道吧!开凿之前先要勘测线路,重点要勘测哪两座山呢?谁能从第5节中一下子找到。(居庸关、八达岭)
(2)让我们进行精密的勘测,带上经纬仪、标杆,我们出发了。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笔划下两座山的特色。(居庸关山势高,八达岭有居庸关的三倍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
居庸关 八达岭
(3)面对这样的两座截然不同的山,詹天佑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现在请以四人组为单位,一人扮演詹天佑,向其他工程人员介绍设计方案,注意工程师介绍自己的方案时一般都用图纸。(学生对“图纸”的概念应是有所了解的。)(学生自由准备、巡视—交流)
把“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清清楚楚地介绍完了,设计“人”字形线路就不是问题了。我还把这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写进了语文论文《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飞翔》。
细究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把掌握语文知识当成了学生歇息地最终目标,语文知识成了教学关注的轴心。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注重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将设计情境进行到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鱼
- 小鸡抢食
- 溜冰
- 放风筝
- 香蕉
- 我的绝招
- 我的爱心被骗了
- 放风筝
- 桔子皮大战
- 美好的联欢会
- 洗衣服
- 到妹妹家吃午饭
- 第一次煮面条
- 我的绝招
- 我错了
- 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 领导干部个人工作思想小结
-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 个人德、能、勤、绩工作总结
- “问题村”集中整建个人工作总结
- 人事劳动(组织部门)系统个人工作总结
- 教师个人工作德、能、勤、绩总结
- 政府办公室科长党性分析材料
- XX年个人工作总结(教师)
- 副县长XX年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
- 宣传部副部长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工作总结
- 老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
- 县委书记XX年度工作总结
- 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工作总结
- 网络游戏与跳绳比赛的关系探讨
- 高中化学总复习方法解析
-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地方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 谈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 生物化学在中医院校的实践与思考
- 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让创新教育步入小学数学课堂
- 解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创新
- 分析中学美术素描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关于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实施情况的现状调查
- 科学过程视野下HPS融入初中科学教学的案例
- 新课标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分析
-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作文: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古诗两首》结构分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课文赏读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阅读提示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开心积累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