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詹天佑》德育的渗透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从而提高了工效;为了使火车爬上陡峭的山坡,他又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些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非凡的创造精神。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我帮詹天佑想办法”的专题讨论,让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意识,使得为四化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远大志向播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含羞草
春景
人生的支点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日记6则
新春感想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迎春花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松树颂
我与普通话
我愿化作一场雨
一滴小雨珠
谁不夸咱家乡好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杂谈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故乡》教学点滴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再教《故乡》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