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学生早恋问题
人,狗,哇哈哈
我与书的故事
北京一日游
打预防针
“不需要金钱的崇拜者”
家乡的茶叶
我们班的“开心果”
保护环境征文
养金鱼的科学
奇怪的短信
我爱六一班
晚霞
最可爱的人
难忘的泼水节
谈我国本土广告语的民族文化特色
全球化进程需要普世伦理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谈西汉初期的黄老管理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玉器的基本知识及文化内涵
新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的借鉴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半截蜡烛》练习
《珍珠鸟》教案
《半截蜡烛》综合资料
《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成长纪实
《半截蜡烛》走进人物的内心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说课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歌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草船借箭》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穷人》教案(第一课时)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