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7
《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应该说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倡导了一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生很有启发。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可惜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缺乏的。那么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应如何建立呢?这篇课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课前,我和学生交流了“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门。正在学生谈论的激烈时,我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鼓励学生就课文提出疑问,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老师为什么骗学生?故意教给错误的知识?”“学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按老师所讲地答,为什么这个老师却打了零分?”“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是‘最好的老师’呢?”很多学生积极响应,我看时机成熟,抛出问题:“是啊,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学生很快分成了两大阵垒,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我抓住契机,“为什么这么想?仔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准备说服对方,好吗?”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随着争辩,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怀特森这个个性的老师,接受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我想,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的看法一定要和我们一致,我们需要等待,也许他们会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明白理解这个特别的老师的做法。一节课下来,我兴奋不已,尽管学生的“辩论”还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辩论,很稚嫩,但当我看到学生迫不及待急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样子,我知道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已渐渐苏醒,学生不盲从也正说明他们独立自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师给同学起绰号
- 我给水果做美容
- 感悟贫困生活
- 一封感恩信
- 难忘的一件事
- 妈妈对我的爱
- 钓鱼比赛
- 吊兰
- 一件开心的事
- 肠和胃的哭诉
- 我学会了吹泡泡糖
- 涧河的哭诉
- 学游泳
- 我学会了放风筝
- 悠悠球决斗
- 探析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作用及方法
- 对快乐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
- 怎样练习音阶和练习曲
- 钢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 玛祖卡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艺术升华
- 对全面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思考
- 对中小学二胡教学模式的探讨
- 浅谈株洲市道路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策略
- 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表现
- 论多媒体器材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谈音乐与感情
- 浅析小学低龄儿童音乐感知力的开发
- 客家派古筝艺术探讨
- 探讨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训练方法
- 音乐艺术审美特点研讨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