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匆匆》一文教学感言
本课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面对青年队伍的分化他在“既看不到现在,也看不到未来”的形式下有感于自己的人生,写下了这散文名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对于这种文学性较强的文章,上公开课我还是第一次尝试, 本文在巧妙的语言中蕴涵的道理孩子很容易理解,但是难就难在这是一篇散文,读对于孩子来讲是最大的难题,所以在执教本课时我把读最为学好本课的基点。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但如何直观形象叫我们的孩子去感受时间的短暂,叫我们的孩子如何去珍惜时间却是个大难题,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设计了“和老师一起算时间”这一环节,结合书中的“”八千多日子以在我手中溜去(24年)” 而我们大约都是12岁左右来计算孩子过去的日子占生命的百分比,叫这惊人的数字,给我们的孩子以提示,人究竟要怎样走这一遭?
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虽对文本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但如果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却也有些勉为其难。我深深懂得这一点,为了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没有“强迫”孩子谈体会说感受,而是巧妙地安排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如此处理像《匆匆》这样更多应靠意会而非言传去理解的文章,就显得非常合乎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和思维特点了。而且,引导孩子倾听作者心声的路径名义上为听,实质上还是读。在孩子读的过程中我不怕浪费时间,即使到最后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的被读的时间所占据,但我还是觉得读才是开启孩子的感悟之门的钥匙。离开了读,教师就是说的再多那都会只是教师自己的理解。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舍弃了原本可以给听课者留下较深印象的相关环节,还给孩子读的机会。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有很多心里话。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在一遍遍的修正中,孩子们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孩子们的惜时观念得到了强化,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极好例证。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绽放异彩。
“用心灵诵读”(师范读)、“用心灵倾听”(学生读)、“用心灵倾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书上)是我为本课设计的三个主要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将散文匆匆贯穿起来,不是把本课割裂开来,而是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上去感受,去把握,思路清晰、依次渐进。教学本课我的感受很深,其实是因为实在找不到什么大家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才选了本课,很多人都说这课不好讲,怕我“粘”到黑板上。但我喜欢去尝试,人只有不断的去尝试新的东西才会有创新是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元旦庆祝会
- 可爱dē狗狗
- 假如时间可以移动
- 扫墓遥思
- 难忘的事
- 爱的抉择
- 我的英语老师
- 《穷人》续写
- 小学生日记(二)
- 贝壳船
- 不用钥匙的锁
- 看菊花展
- 最美的风景
- 十八年后的学校
- 校园一角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刑法论文(1)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9)刑法论文
- 《端午的鸭蛋》文本解析及教学设计
- 端午节挂蛋兜的来历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5)刑法论文(1)
- 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例
- 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初探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4)刑法论文(1)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6)刑法论文(1)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刑法论文(1)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3)刑法论文
-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模式探讨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2)刑法论文(1)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2)刑法论文(1)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 《活化石》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 《画风》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