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教学过程

一、在反复读课文,读通、读熟、读好的基础上,借助成语游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填空练习:“将”→(廉颇)→(大将军)→(元帅)

“相”→(蔺相如)→(宰相)→(总理)“和”→(同心协力)

2.“人物开花”成语游戏。(填出可以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成语——课内、课外的成语都可。)

(以上这两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两位人物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课文内容也有个基本了解。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给足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填写。通过递等式形式和游戏方式,学习了词语,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课文,充分体现语文的趣味性原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借助过渡句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基本关系。

1.学习单元提示,学生通读课文找到文章过渡句,结合上面对“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个故事?

(这一环节侧重读的训练,以读懂为基础,向读深、读透发展。把学会读书作为一个训练训点来抓:因为读书能力是语文素养基本内容之一。)

2.细读三个故事,自学讨论,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参与板书。

3.在找到三个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领会每个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借助名言丰满人物形象。

1.出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名句,围绕这句话对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2.出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围绕这句话对廉颇这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以上的讨论与练习旨在使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凝聚,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形象。通过练习,学生不仅看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个性品质,而且悟出他们的共性品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名言、成语的运用,亦能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开拓学生思维,充分体现语文的开放性。)

3.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填空练习: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四、借助课剧形式,展现人物形象

通过上面三方面的学习,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认识,但是要想真正领悟品质还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此,我大胆地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不必强求要达到什么效果,学生理解的深浅也可以不一。因为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光阴
迎春花开(三)
童年趣事
一份特殊的作业
我心目中的鲁迅
别了,我爱的母校
京剧
母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想当考古学家
暑假中的收获
交通规则须重视
昙花——瞬间的美
苹果的自白
迎春花开
难忘的第一次
高二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年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
新学期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年高三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生活部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工作总结
二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年九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年初一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1年春季年班主任工作计划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宪法司法化若干问题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之回眸
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建设
论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
宪法定义新论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
论农民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知识产权(二)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道德
宗族重建的历史考察
依据宪法治国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效力困境的原因探析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藏戏》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2
《藏戏》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说课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与课堂实录 1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2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1
《藏戏》教案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