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撩、眷”两字;

2:能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我”心融文心,文情是“我”情。

3:能充分调动已有知识,使文章重现“血肉”。从而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学习,能文“我”交融,受到作者的文与心的感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和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二:浅渗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

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生读体会语感)

三: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大意。(生读后交流)

2、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是写“莺儿”的外祖父“爱梅”情结。

3、课文是通过几件事来叙述他的“爱梅”的情怀。(出示五件事)

四:品茗课文

1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祖父的爱梅情呢?

(1)、要联系上下文;(2)、联系时代背景:(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其它适合自己的方式。

2、小组交流,精彩汇报。

3、“有气节的人物”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生举例体会“气节人物”的含义。)

导语: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4、生诵读13自然段。

5、体会“血色的梅花”的深意。

导语: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6、自己品读15自然段。

导语: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

五、涌情释怀。

1、导语: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图画,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2、学生展示语句。

(1)、对联:梅花魂,爱国心。

(2)、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略)

六、余韵结束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

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煮茶鸡蛋
打预防针
都是“报警器”惹的祸
童年的小河
一封家书
飞向赛场
老师不在的时候
刘谦的魔术,我破解了
乌龟和狐狸
难忘的教训
植树
我不敢、不敢……
超前教育
最美的风景
春姑娘来啦
《老子》思想源自《周易》古经吗?
在中国建立私人破产法的几点设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日文化的历史吊诡(一)
百年道教学研究的反思
两委会矛盾的法理学分析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构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战争决定权授权的宪法透视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试论叶适的道统论
再论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八宫卦次图》三维构成之初探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宪政、自由与正义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我的舞台》案例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1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我的舞台》写作特色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
《我的舞台》文章主旨
《山雨》说课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谈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之四
《蒙娜丽莎之约》课文简说
《索溪峪的“野”》综合资料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索溪谷的“野”》
《蒙娜丽莎之约》相关知识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