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3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备、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释题
1、尾短像熊,颜面似猫,它容姿美丽,毛色奇特,头和身躯有乳白色,但四肢和肩膀是黑的,头上又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特别是两个黑眼圈儿,活像戴上了一副“黑眼镜”。那竖起的圆圆的黑耳朵,像戴一顶“风雪帽”;四肢穿着黑绒的大“皮靴”,肩上披着匀称联结的黑“披肩”,真是神气十足,令人瞩目。(出示图:憨态可爱的熊猫。)
2、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它们不怕人,只是人们走近的时候,好像给人让路一样,哄的一声飞起,打一个旋,又唰的一声在远远的前面落下。(鸽子)
3、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4、我们认识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板题)
5、课件: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一样东西。
(谈谈自己的感受?)
6、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浏览,梳理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松鼠来到我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并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偷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觉得哪件事有意思,还可以化出感兴趣的句子。
4、交流:
⑴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抓住一连串动词体会)
⑵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为了这件事,孩子们一个星期不允许吃糖,家人责怪松鼠吗?
⑶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
⑷化身于奶奶会怎样说?
5、在我们看来松鼠做的都是荒唐事,它毕竟给我们家制造了不少麻烦,家里人会责怪它吗?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三、对比阅读,感受写法
1、通过阅读,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我们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2、出示布封《松鼠》,比较与本文的不同?
四、延伸课外,推荐阅读
阅读《斑羚飞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大南关小学进行了教学,受到了教好的效果。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六年级的特点,谜面设计为描写动物特点的语句,提高谜语难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读书有层次
初读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深入读有感受,边读边画认为有趣的句子,目标明确。
三、有新意
在处理第二件事时,采用想象的手法,让学生化身于家里人,充分抒发情感。孩子们真实感受谈得教好。
四、对比同题材的文章,感受写法的不同
引入布封的《松鼠》,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
不足:应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再放手些,给学生的发挥空间再大些。
今后,我还将继续研究,继续钻研,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鸡
- 厨艺大赛
- 校园的玉兰树
- 九江长江大桥
- 我哭了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我合格啦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我是微风
- 参观气象站
- 第一次照相
- 我的邻居
- 浓烟和烟囱
- 果树一家比本领
- 聪明大王(一)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鲁迅简评《红楼梦》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