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0
《一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白兔
- 捉蛤喇真开心
- 快乐无处不在
- 借钱
- 炸火腿肠
- 学游泳
- 乐在其中
- 暑假生活趣味多
- 期中考试后的感想
- 暑假生活真奇妙
- 我的妹妹
- 争吵
- 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 我的一家
- 雨
- 开展专题校本教研 让教师成为研究主体
- 浅谈三管齐下,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 试论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体的选择
- 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 关于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校长的重要职责
- 谈高职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向度
- 浅析“主体—互动”课堂管理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中学教师的苦恼与价值
- 浅谈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意识
- 谈教师是平等阅读主体中的首席
- 关于教师研修应成就教师的生命价值
- 谈论高校“两课”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与角色定位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思考
-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母鸡》一课想到的
- 《母鸡》教学案例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猫》思考(推门课)
- 《颐和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