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穷人》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自学课文
五、理清人物关系
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
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妈妈,您让我玩玩吧!
- 秋天的校园
- 奇妙的梦
- 一张特殊的照片
- 梧桐树
- 整理房间
- 放学路上
- 我的自画像
- 家乡的红枣
- 幸福是什么
- 好问的我
- 秋天的图画
- 我能行
- 快乐之旅
- 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思考
- 论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1)
- 司法与媒体的复杂关系与简单关系(1)
- 关于电子签名和认证的法律问题研究(1)
- [教学论文]化学差异性教学探讨
- 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高中化学教材中STS内容的构建方式和教学方法探析(一)
- 知识经济时代财税体制创新研究
- 新中国财政体制变革的回顾与展望
- 浅议公共受托责任(1)
- 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 科技术语的翻译浅析
-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
-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的重心问题
- [教学论文]例谈化学平衡教学中的辩证
- 《翠鸟》教学设计之八
-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一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三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二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 《灰雀》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之四
- 《翠鸟》教学设计之十
- 《翠鸟》教学设计之九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