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穷人》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自学课文
五、理清人物关系
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
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驴与蚂蚱
- 我们的小飞机
- 快乐的冬天
- 快乐五一
- 小燕子回家了
- 小燕子回家了
- 小英雄林浩
- 清明扫墓
- 画错了地方
-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 小燕子回家了
- 读《落满霞光的竹林》
- 我们的航模
- 运动会
- 吹泡泡啦!
- 入党积极分子2月份最新思想汇报
- 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思想汇报样文
- 3月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 2011年公务员的入党思想汇报样文
- 企业职工业余党校学习的思想汇报
- 2011年2月中旬大学生思想汇报例文
- 三八妇女节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
- 2011年2月份最新参加党校培训的思想汇报
- 大一学生的入党思想汇报参考
- 2011年2月份工人的入党思想汇报
- 工人入党的最新思想汇报范文
- 2011年1月份最新入党思想汇报例文
-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思想汇报
- 入党积极分子的2月份思想汇报
- 大学生500字入党思想汇报样文
-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 某十一层框架综合楼电气施工方案
- 北京现代化交通体系发展研究
- PLC在工业水泵站电气信号装置中的应用
-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
-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及造价确定
- 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论纲
-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 浅谈清梳联电气控制生产质量的影响
- 晚清紧急状态下的“政治自由”与现代性的产生
- 无功电容补偿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 关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材差调整方式的探讨
-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 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与物流体制改革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三
- 《灰雀》片断赏析之二
- 《玩出了名堂》片断赏析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二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二
- 《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二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之三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二
- 《听听,秋的声音》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四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之二
- 《灰雀》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