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4
《草原》(一)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特别的日记
- 我们班的"风波"
- 奥林匹克吃饭大赛
- 我会买书了
- 指 纹
- 苍蝇爱爸爸
- 这个一角钱是假的
- 小蜜蜂的家
- 中国,加油
- 我和小鸡一起成长
- 给王老师的一封信
- 美丽可怕的地震云
- 看《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
- 夏天
- 秋天
-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 案件追踪
-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 《称象》重点字词的意思
- 《司马光》教学目标
- 《司马光》教学难点
- 《称象》整体阅读感知
- 《称象》考点练兵:积累篇
- 《司马光》重点问题探究
- 《称象》考点练兵:阅读篇
- 《司马光》整体阅读感知
- 《司马光》教学重点
- 《称象》随堂练习:提高篇
- 《称象》重点问题探究
- 《司马光》相关资料
- 《称象》相关资料
- 《称象》重点字词梳理
- 《称象》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