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与创新”教案
【旧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会写“半、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雨点与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能体现三个维度之间的和谐。
三条都是关于知识技能的目标没有涉及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教学目标没有体现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三维融合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孤立地从每一个方面进行,而是在一个环节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开火车读,评议、正音。
〖反思〗
识字和阅读应该是相互统一,互相补充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这个复习活动中,识字复习强调了词语的再现,但趣味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且与文分离,不利于学生进入文本。
是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提出读书要求:边读边想,你从他俩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自由读。
3、检查识字情况: 逐个出示“空、问、答、地、方”,分别指名读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4、 指导读问句。
⑴ 谁能把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的话读一下?
指名读,生评议(他读得像在问人家吗?);再指名读,学生再评议,;教师范读,;全班朗读此问句。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问大雨点儿的?
指名读。(注意问的语调)你听明白小雨点儿到底想问什么了吗?
5、指导朗读。
⑴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心情。
⑵ 学生看书,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比较哪句是高兴时说的话)
⑶ 学生练读小雨点儿的话。
⑷ 学生自己试读大雨点儿的话。指名读,学生评议。
⑸ 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感情。
⑹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⑺ (出示课件)以小组为单位给动画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配音。
6、质疑:听完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问他俩吗?
7、课间操:《小雨沙沙》。(配种子发芽的动画)
〖反思〗
这是整篇课文的中心部分。在这部分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主导线索有些混乱。阅读──识字──阅读。识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如果以教学“问”作为主线,会更好。可以先学什么是问句,雨点问了什么?怎么读出问的语气?
2、没有体现“学生学”为主。在这个预设中学生只是学习的随从,跟着老师一步步走。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就当作雨点,问“你们说了什么?”然后通过大量朗读训练,情境朗读可能会更好。
3、在朗读练习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给学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师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这个活动学生很喜欢,但是学生在活动中还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当作雨点,所以,我觉得在朗读中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大雨点小雨点遇到了,你们先打个招呼(这样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你们离得很远,该怎么说呢?(要大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对话和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相结合,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为老师画张像
- 老师的嗓子哑了
- 我的语文老师
- 老师的微笑
- 我的语文老师
- 夸夸我的老师们
- 我的语文老师
- 我的老师
- 感谢老师的爱
- 怀念谢老师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的老师
- 亲爱的老师
- 我们的语文老师
- 从好莱坞中国题材影片看西方的中国想像(1)
-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行为倾向
- 论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内涵(1)
- 谈对办好独立学院的几点思考
-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 学校德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 试论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与途径
- 关于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
- 教育中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 谈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
- 浅谈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
- 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
- 关于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 燕子飞迁的习性
- 《自己去吧》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 《自己去吧》词语解释及造句
- 《自己去吧》学法指导
- 童话阅读入门
- 《自己去吧》课前准备题
- 《自己去吧》朗读指导
- 《自己去吧》探究活动
- 《自己去吧》段落大意
- 燕子搬家
- 雪花、塔松和严冬老人
-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 《自己去吧》教学思路
- 《自己去吧》词语解释
- 《自己去吧》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