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小熊住山洞》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结合本课教学实际,其主要特点总评如下:
一、架设交流平台,发挥师生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以“自读、质疑、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自读质疑引入,到自读自悟、情感互动、思维感悟、主题升华,无不渗透着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机械繁琐的提问和讲解,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采用灵活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形式,如自读(自由轻声读、选读),群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指名朗读),教读(引读、范读)等,促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鉴赏水平。
三、营造民主氛围,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凸现现代语文教学新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个性化学习,珍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童话故事,学生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一次次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懂得小熊舍不得砍树造房的原因。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全过程,没有说教,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师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让静止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教师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例如“如果你就是这些动物中的一员,你在送花时会对小熊说些什么感激的话”等问题,都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说。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和依赖,变为主动地学习,启迪了学生各自独特的想象,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从而经历一个感悟事理、发展语言的过程。
五、向生活开放,体现母语教学的特点
教师开放意识较强,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方面尽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拓宽点,把校外、课外的信息引入课堂,如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舍不得”的感受,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和父母调查到的人们保护树木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则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扩展到生活中,如交流生字“感”、“激”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言,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体现了母语教学的特点。
【总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反映了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正在转变教育思想,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
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阅读,在朗读中悟情,从想象中创新,于实践中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高,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较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特点。
【反思】
该课也存在不足:反馈评价开放不够。如课前调查身边的人们爱护树木的情况,学生只交流了人们不爱护树木的情形,而没有交流人们保护树木的情况。教师做了努力,但引导点拨还不力。这也反映出当前课改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反馈评价”这一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是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强研究,准确理解和实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
- 小金鱼
- 小实验
- 花瓣雨
- 丰收的季节
- 春游白沙洲
- 蚕宝宝跳楼事件
- 抓蜜蜂
- 水仙花
- 欢快的笑声
- 我学本领的经过
- 五一夜市
- 可爱的小白兔
- 同学行,都是我师焉
- 参观野生动物园
- 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点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 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点法律思考(2)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8)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7)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定”受益人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7)法学理论论文(1)
- 纳税人权利保护之一般分析(9)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1)法学理论论文(1)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讲义1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老师语录
- 《汤姆·索亚历险记》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汤姆·索亚历险记》重点字词梳理
- 《汤姆·索亚历险记》老师语录
- 《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汤姆·索亚历险记》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字词梳理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难点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字词意思
- 《汤姆·索亚历险记》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讲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