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7
《猴王出世》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实录
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师: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昨天你们预习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都画下来了,另外我还读了五六遍。
师:真好,等会儿你要好好展示你的朗读!
生:我先画出了好词好句,又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加上了拼音,还找到了一些读不通、读不懂的句子,去查找了它的意思和如何断句。
师:厉害,不愧是师大附小的同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两个问题:(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你思考过吗?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的语句下面画一画。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
点评:妙哉!全课由“阅读提示”楔入,看似平淡,实乃奇崛!何故?“阅读提示”也是教材,就像课文、就像插图、就像注释、就像各式各样的课后思考题、练习题。可惜,现如今,“教材”早已被我们窄化为“课文”二字了。课文要细读,其他教材焉能一扫而过、浮光掠影?比如,此课的“阅读提示”,细读,则至少蕴涵下述信息:其一,课文写了石猴来历和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来历,后写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写作顺序;其三,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便容易入手;其四,这两个问题表露了编者以“故事情节”为取向的阅读理念。其实,小说的阅读还存在另两种取向,“人物形象”取向和“语言表达”取向。如:“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所体现的就是“人物形象”取向,而“作者是怎样写石猴成王的”则反映了“语言表达”取向。此课教学,正是以“人物形象”取向为经,以“语言表达”取向为纬,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小说教学的新范式。此乃解读本课的不二法门。
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生:(读)盖自开辟以来……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简单说,这猴子是从———
生:石头里迸出来的。
师: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点评:四两拨千斤!拨到“人物形象”的感知上来,自是正事!
生:(七嘴八舌)神奇。奇妙。非同一般。
点评:神性,乃猴王形象的一个侧面。
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石猴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了水源,使它们有了安身之处,众猴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师:这个本事,说具体一点儿,是什么?
生:在这里是指他能进到洞里又出来,并能带给大家一个安身之处。
师:回答非常完整。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美猴王当之无愧。读到这里,这石猴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点评:三句不离“形象”!趁热打铁,点到为止。
生:石猴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生:石猴给我的印象是他非常勇敢,而且有自信。
师:同学们,石头一迸,迸出了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了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至此,以“故事情节”为取向的阅读模式落下帷幕,闪亮登场的,乃是以“语言表达”为取向的课堂实践,而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教学主线则一以贯之。正所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
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金鱼
- 大象大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好吃的野火饭
- 金鱼变成五环了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小花伞
- 抱本子
- 妈妈的爱
- 旅行
- 小灰兔-续写
- 我爱我的家
- 我家的小金鱼
- 我的新书包
- 小猪存钱罐
- 浅析意思表示错误研究
- 试析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浅析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考
- 浅谈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
- 试析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阐释我国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
- 谈谈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 试论嵌套式架构下的商标权归属
- 试析从经济法视角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
-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评估
- 论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浅谈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及管理策略思考
- 简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室管理模式
- 浅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功能判析
- 浅谈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极其对策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太阳》教案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借生日》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