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1
如何战胜地球引力
自古以来,人类就用种种美丽的飞天神话和传说来寄托遨游环宇的梦想。
人类为什么不能飞离地面呢?是缺少一对翅膀么?但是,许多勇敢者模仿鸟类用人造翅膀飞行的尝试都失败了。理论研究证明,由于生理上的局限,人类永远不可能用肌肉的力量在空中支持自身的重量。1686年,牛顿揭开了这团迷雾。他在这年发表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相互吸引力,由此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与地球质量相差太悬殊,所以人总是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束缚而不能离开地面。
现在问题已经明朗了,要离开地面,就要克服地球引力。但如何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呢?要使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必须沿着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即向上)对它加力,使它作加速运动,当它达到一定速度时停止加力,它就能以惯性一直向前脱离地球。这个速度可通过地球的质量和物体与地心的距离计算出来。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即距离为地球的半径)飞行时,这个速度为11.2千米/秒,叫做脱离速度或逃逸速度──是速度战胜了引力。
物体达到11.2千米/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脱离地球引力以后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若要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出太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那时将按双曲线轨迹飞离地球,而相对太阳来说它将沿抛物线飞离太阳。
人类的航天活动,并不是一味地要飞离地球,当前的应用航天器,需要绕地球飞行,即让航天器作圆周运动。我们知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会产生离心力。因此,要让航天器作圆周运动,必须始终有一个与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航天器上。在这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地球的引力。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正好与物体作曲线运动的离心力方向相反。经过计算,在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这个速度被称为环绕速度。
上述使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而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的速度叫第三宇宙度。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物体离地球中心的距离不同,其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和脱离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有不同的数值。
那么,航天器能否在200千米以下绕地球飞行呢?理论上不仅航天器可以,而且汽车、火车和飞机,都能以惯性绕地球运行。但实际上不仅汽车、火车、和飞机不行,航天器也不可能,因为那里有较浓密的大气,大气阻力会降低航天器的运行速度。速度降低意味着离心力减小,航天器就会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螺旋线轨迹落向地球。若要维持宇宙速度,则需要携带大量燃料来产生动力,以连续的动力来克服空气阻力。不靠惯性飞行,而靠动力飞行,这就与航空器没有区别了。而且,如果航天器高速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气动加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非常难以解决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大大增加航天器的质量,这就又要求运载火箭有更高的运载能力,从而使成本极大地增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和小狗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特别的爱
- 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
- 我的奶奶
- 我的姓名
- 我的妈妈
- 我的妈妈
- 我快乐我成长
- 女儿的病,妈妈的心
- 母亲
- 记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人
- 我想对妈妈说
- 朋友
- 我的家庭小乐园
- 浅析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 浅论在探究中学习理论
- 试析对法学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几点思考
- 试析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实践与探索
- 生态批评:文学现代性的深入
- 试析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策略
- 重读萧红:论漂泊者的生命体验与慷慨悲歌
- 试析《雨王汉德森》与贝娄的犹太文化意识
- 浅谈余光中诗歌的乡土意识
- 米兰·昆德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叙事姿态的比较研究
-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
- 简论英美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及其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 浅谈理性的史诗——黑格尔与美国现代文学
-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 新时期文学的粮食情结
- 《凡卡》写法提示
- 《凡卡》佳句赏析
- 《凡卡》课文内容分析
- 《凡卡》词语解释
- 《凡卡》句式变化
- 《凡卡》分段段意
- 《凡卡》课文题解
- 《凡卡》重点问题解析
- 《凡卡》写作特点
- 《凡卡》词语造句
- 《凡卡》课文导学
- 《凡卡》重难点精析
- 《凡卡》例题解析
- 《凡卡》中的细节
- 《凡卡》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