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美丽的故事,一起读过瘾──让读的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与生命体验的历程
【案例】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片段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
(出示一束玫瑰花)
师:看看,闻闻。喜欢这件礼物吗?
生:玫瑰花很漂亮。闻起来也很香。
师:玫瑰的“瑰”读轻声就更好听了。
师:会写这几个字吗?让我们一起写──
(板书:玫瑰花)
师: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来,拿起书,我和你们一起读这个故事,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
(学生读书)
【反思】
执教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来,拿起书,我和你们一起读这个故事,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简简单单,实实在在一句话,启示颇深。
──“我和你们一起读这个故事。”执教老师强调的是“我”和你们一起读。没有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降低自己的姿态──“我和你们一起读”,与学生们共同感受文本,一起与文本对话。这样,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读的兴趣,点燃他们的读的激情。《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让学生读课文,很少和学生一起读;或者最多是比读、引读、点拨着读……老师总把自己当“教师”看,在学生面前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样子,很少站在学生的的一边去共同阅读,共同体验。这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的通病。我们虽然对《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如何体现,拿“美丽的故事,一起读过瘾”诘问自己:在读中实现生命平等对话,还需要“上下求索”啊!
──“没读过瘾,别停下来”。反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初读课文时,总会这样说:“请同学们把课文读几遍,特别要注意生字和新词,遇到后要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学生开始读课文。这似乎也成了让学生读课文的指令性程式。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往往会读了一遍课文,就习惯性地停了下来。坐在座位上干等着老师再发号施令,一脸老师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让我们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样子。学生读得非常被动,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积极性。而教师常有意无意的责问:这帮孩子怎么这样,叫你们多读几遍,怎么这么快就停下来不读了?难道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其实,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有独特感受的生命体,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当作是一个接受命令的受体。“没读过瘾,别停下来”老师关注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熏陶,学生对生命的体验,让学生读过瘾。正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惟有到学生读过瘾,才能实现生命体验的历程。
“没读过瘾,别停下来”。这里老师让学生读课文的场面虽然没有描写,但可以想象,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读课文时一定是书声琅琅,小脸通红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珍珠
- 神七发射啦
- 我的校园
- 绿叶
- 梦游太空
- 打针
- 我家的小闹钟
- 看图钓鱼
- 一粒种子
- 我和外婆学英语
- 美丽的夜空
- 我的家乡
- 我和外婆看电视
- 我的收获
- 我爱吃葡萄
- 构建环境合同制度(1)论文
- 主持人与电视节目策划
-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下)(1)论文
- 电视新闻的宣传艺术特征分析
- 环境民事侵权同质赔偿原则之局限性分析(1)论文
- 新技术环境下著作权审判的基础(1)论文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探讨(1)论文
-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1)论文
- 电子商务合同公证的法律问题(1)论文
- 初探环境侵权中的新型公平关系(1)论文
- 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1)论文
-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1)论文
- 都市题材电视电影的喜剧化类型
- 依法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司法保护(1)论文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一
- 《小壁虎借尾巴》综合资料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五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四
-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三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设计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五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七(A、B案)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四
-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三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六
-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