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僧·寺·塔

僧·寺·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2

僧·寺·塔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小乘佛教刚传入傣族地区,由于傣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曾对佛教进行过抵制。但它得到权势者的支持,并在傣族地区建立了大批佛寺,逐渐在傣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历史上傣族文化都荟萃于佛寺,仅古老的贝叶经书在西双版纳佛寺中就有84000多卷。许多和尚精通傣文经典、天文历法、医药卫生,被当地群众尊为最有学问的人。百姓有疑难往往去寺庙请教和尚。佛寺的吸引力还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结婚娶妻。

根据傣族的宗教习俗,男孩一到七八岁就要削发为僧,开始过宗教生活。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虔诚的信徒。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合家欢乐,举行隆重的入寺仪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便吃往在寺庙,每天诵经习文,学习各种功课,不参加社会劳动,靠群众斋僧生活。功课完毕,便可上街访友探亲,但不在外过夜。根据自愿,二三年后还俗。

西双版纳地区现有佛寺120多处,这些佛寺在建筑风格上类似竹楼,层层叠叠,涂红抹彩,势若欲飞。佛寺一般都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大殿,是香客咏经、拜佛的地方,正中的台上供有一尊涂金佛像,称为“帕召”,即佛主。二是僧侣住处和学习的地方;三是藏经房,藏有很多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寺内悬挂着匹匹长达丈余的傣锦,上面绣着猎人王子,大象孔雀等。图案简洁得体,色彩华丽高雅,体现了献佛者的虔诚。每座佛寺都各自有和尚住守,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讲学传经,烧香点灯,迎送前来朝佛的客人。

由于宗教的缘故,傣族人民还特别喜欢塔。诸如白塔、水塔(塔井)、葫芦塔、笋塔等。更为有趣的是少数傣族群众纹身图案也是塔的造型。塔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但最为雄伟壮观的首推曼飞龙笋塔。

笋塔坐落于允景洪南部70公里一个叫曼飞龙的傣族村寨的后山上。傣语叫“塔糯”,译成汉语就是“笋塔”的意思。此塔始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笋塔,由一座母塔,八座子塔组成,像九根破土而出的春笋,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塔的周围遍植胶树和修竹。远远望去,犹是万绿丛中一点金,景色颇为绚丽。

笋塔基呈多瓣梅花状,周长42.6米。母塔雄伟

秀丽,通高达16.29米;子塔小巧玲珑,通高8.3米。每座子塔下都有一座佛龛,佛龛上有众多浮雕佛像,龛内供着一金佛。龛檐上有一只腾空欲飞的彩塑凤凰。母塔尖端装有铜制“天笛”,子塔顶上挂有铜制铃铛。微风吹来,天笛悠扬,铜铃叮咚,悦耳动听,成为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玩偶
感谢您!爱我的人
保护青蛙
我家的小金鱼
第一次放风筝
期盼
我的自画像
美丽的大森林
一次特别的报道
邻居家的小弟弟
给灾区小朋友的信
我喜爱的小吃
我喜欢的书
活泼的小女孩
趣事
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09年大学生村官入党申请书
研究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009年工厂工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简短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09年11月入党申请书范文
最新简短精湛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09年11月国家公务员入党申请书
2009年公务员入党申请书范文
工厂电气维修人员入党申请书
高中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
检察干警的入党申请书范文
09年现役军人入党申请书范文
最新入党申请书范文
优秀入党申请书范本
试论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新型城市轨道动车组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重庆轻轨实时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城市轻轨地下隧道结构抗震分析探讨
重庆轻轨较新线SCADA系统
论行政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优化与创新
关于社会分层定性问题研究
紧邻地铁运营线路的深基坑施工
关于思想解放的动力及动力源机制探索
地铁列车荷载分析方法
浅论尼泊尔政局变动与印,美两大因素的影响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调查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研究与评价
简单刚架等代群桩的整体分析计算
北京地铁五号线东四车站暗挖段的防水施工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6
《小鹿的玫瑰花》字词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3
《小鹿的玫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笋芽儿》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4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杂谈
《笋芽儿》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建议
《笋芽儿》教学设计9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5
《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小鹿的玫瑰花》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