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0
把握教材特点 放飞学生思维──《充气雨衣》第二轮公开课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2008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北京2008奥运会的一封信
- 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
- 致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 给葛冰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致外国朋友的一封信
- 给叔叔的一封回信
- 给外公一封信
- 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
- 给表弟的一封信
- 建议书
- 给李欢的一份信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探析
- 试论高职院校《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探索
- 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双向情感投入策略之我见
- 试论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研究
- 试论自主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 试论《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价
- 对于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
- 试论新资助体系下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探析
- 简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 关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 关于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综述
- 关于加强现代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 美丽的夏夜
- 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诞辰
- 雨夜
- 《外国诗两首》课文题解
- 《外国诗两首》结构分析
- 叶赛宁是我生命的主角──专访莫斯科叶赛宁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兼演员谢·尼戈年科
- 早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 叶赛宁的书信:窥视心灵之室的后窗
-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
- 《外国诗两首》学法指导
- 聆听一位乡村诗人深情的吟唱──读叶赛宁的《我沿着初雪漫步》
- 叶赛宁的农村诗
- 《外国诗两首》写作特点
- 叶赛宁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