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有感于肖老师执教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听了肖老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感触很多,就象每次读这篇文章的感动,总被一种来自心灵的静静的感动所萦绕。我想肖老师也想在教课的同时给孩子一种心灵的触动。
一、注重孩子内心的独特感悟
感动是来自内心的,是一种特别主观的行为。作为语文老师,肖老师在这课中特别注重“悟”。一种对文本的感悟,一种对人性的感悟,更是一种来自生活的感悟。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倡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而落实这一系列过程,感悟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时时听到老师的话语:“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感受,你从什么地方获得的这种感受?”老师处处在细心聆听孩子的独特感受。
二、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的能力
肖老师抓住“懂事”,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教师一开始就从学生的感悟中抓住“懂事”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男孩“懂事”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男孩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不,谢谢,我不要。”这个描写男孩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朗读感悟,学生准确悟出了这孩子的懂事、关心父母。听听孩子的感悟:“爸爸生病是大事,买玩具只是小事,要分清大事和小事!”“如果买了玩具,爸爸买药的钱就没有了”“我们有很多东西想要,不能看一样就想要,那样是没有尽头的,家里也负担不起。” 学生言语简洁,童真稚气,但说得感人至深。这不也是老师想给孩子的进行的心与心的交流?所以老师课堂上也时时发出心灵的赞叹:“真好!多懂事呀!”我相信,更深深明白这就是老师由衷的赞叹。
三、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一种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与感染。肖老师让孩子观看动画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汽车上,送给男孩好吗?”于是,课堂上看到了孩子用心用情写下的话语,暖暖的,照亮了孩子,也打动了老师。这是在思维,是在运用语言,可这又分明是一颗颗孩子的心。真可谓是:捧出一颗心,收获一份情。
“美是一种遗憾”,“课堂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在这课中,读的力度还显得有些不足,所以让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显得欠扎实。在找感动的句子时,联系上下文进入语境也稍欠一点。这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多指点!也愿和肖老师共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烦恼的星期天
- 欢乐的六一节
- 一件小事
- 绿色网吧
- 小制作
- 迎新年
- 难忘的经历
- 捡螺丝钉
- 沙池上长草了
- 让座
- 过大年
- 难忘的夏令营
- 课外活动
- 吃年饭菜
- 看烟花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 浅议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结合
- 浅谈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分析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
-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 例析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方法
-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
- 电子技术教学培育学生能力
- 化学教学中的非线性现象及对策
- 九年级化学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的创新路径
- 谈化学“情景课堂”的情景的有效创设分析
-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合理设计作业 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
- 《搭石》词句积累
- 《搭石》教学杂谈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听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有感
- 《搭石》课后题解
- 《搭石》中心思想
- 《搭石》阅读提示
- 《搭石》课文赏读
- 《搭石》词语解释
- 《搭石》写作特点
- 《搭石》结构分析
- 《搭石》难句解析
- 《搭石》近义词反义词
- 匠心独运 巧妙解词
- 《搭石》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