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6
龙与恐龙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境内的恐龙化石陆续被发现,一些学者便提出龙的观念是远古先民对于巨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记忆,龙崇拜产生于先民对恐龙的恐惧的观点。持这种看法的有叶玉森、徐知白及美国学者海斯等。
后来的学者也有坚持这种观点者,王大有先生就说:“龙,被古人公认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还是恐龙。古人以具有四足、细颈、长尾,类蛇、牛、虎头的爬行动物为龙,这可能是古人当时见到并描绘下来的某种恐龙形象。……或许古人见到的龙,真的就是恐龙,后来它们渐渐见不到了,才把它的同类海鳄、湾鳄或扬子鳄与其视为一类,加以崇拜。”
真如这些学者所言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作为古生物的恐龙,灭绝于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最早的猿人生活于三百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中间相差了六千多万年,因此,猿人是不可能看到恐龙的,也就更谈不上对恐龙的记忆和恐惧。因此,龙和恐龙没有关系。
那么,古人会不会将恐龙化石作为龙的模糊集合的参照物或取材对象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基本上还是持否定态度的。不错,古籍中确实有不少关于“龙骨”的记载,如《汉书》讲引洛水至商颜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旧唐书》言“河中府上贡龙骨”、“太原府上贡龙骨”。《金史》言“大兴府产白龙骨”。《述异记》载,普宁县有一个龙葬州,乡间父老说这是龙蜕骨的地方,其水中至今仍多龙骨。宋代的沈括,在他的《茅亭客话》里,也记下了他在四川见老叟和其孙儿挑着担子叫卖龙骨的情景。
这些龙骨,是不是恐龙的“骨”,即恐龙的化石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是中药的鉴定。因为龙骨一直是入药的。中药里的龙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龙骨,指的是距今一千二百万年到一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类化石,其中以犀类、三趾马、鹿类、牛类和象类化石为多。广义龙骨,指除了鱼类以外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而言,其中包括上新世和更新世以后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人类化石。这就很清楚了,不管狭义龙骨还是广义龙骨,都没有包括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的恐龙骨。
二是从恐龙化石发现的时间和地点来判断。我国境内恐龙化石的发现,是从1902年俄国古生物学家考夫维奇发现满州龙后才开始的。满州龙发现在西伯利亚的布列亚河入黑龙江口的对岸,一个叫做白崖的地方。二三十年代尤其是50年代以后,我国的恐龙化石才相对多量地问世;而发现的地点,也多是荒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对没有化石知识的古人来说,要他们去野兽出没的荒山野洼,在砂石重叠的古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事情。因地壳裂变,恐龙化石暴露于世的情形可能有,古人也可能偶尔看见,但这是极个别的情形,很难肯定他们可以将化石和岩石分辨出来并纳入龙的模糊集合过程。
另外,在亚洲(包括我们中国)、欧洲、非洲及美洲一些远古人留下的洞穴岩画中,我们看到的动物都是当时就与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象、鹿、犀牛、虎等,并没有中生代的恐龙。中外古籍中,也没有关于恐龙生存活动的记载。
恐龙和作为神物的中国龙本质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恐龙的取名却和中国的龙有关。“恐龙”一词,是由希腊文“Dinosaur”翻译而来,“Din”是可怕的意思,“saur”是蜥蜴,合起来就是“可怕的蜥蜴”。日本学者最先译为“恐龙”,我国早期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工作者沿用了这个译名。为什么日本学者要将“Dinosaur”(可怕的蜥蜴)译作“恐龙”呢?这是因为中国的龙神崇拜及其习俗早已传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国土,日本人也认为蜥蜴类爬行动物是“龙”的一种(取材对象)了。我国学者沿用这个译名,也是比较恰当的,尽管因语音的相同造成了一些语义上的麻烦,常常需要费一番口舌来解释。这样看来,从概念产生的先后次序讲,倒是先有了“龙”,而后才有了“恐龙”──“恐龙”这个名称沾了“龙”这个名字的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礼物文具盒
- 美丽的校园
- 爱的手机链
- 我的梦想
- 谢谢你的爱
- 小白兔的草帽
- 观日全食
- 队鼓咚咚
- 我喜欢去的地方
- 致班主任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 我家的乌龟
- 英勇的狮子
- 家乡的巨变
- 我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关于某某同志的现实表现(副科级后备干部推荐材料)
-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倡议书
- 2011年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 冬季长跑活动倡议书
- 小学冬季长跑倡议书
- 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倡议书
- 文明村申报材料
-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 节约粮食倡议书
- 2011年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倡议书范文
- 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以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培养人格
- 社区文明卫生倡议书
- 某局长一等功报功材料
- 中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倡议书及活动方案
- 关于XXX同志申报政工师专业职务的材料
- 凄美深婉的帝妃爱情故事研究
- 医院服务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真善美与邪恶的较量研究
- 论东魏北齐初期高欢父子治理贪污腐败政策的变化
-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实践及思考
-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摄影艺术创作中比较手法的意义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研究
- 关于非营利科技机构法律政策需求研究(1)论文
- 论设计价值观与设计行为
- 试论圣经角度解读《白鲸》
- 浅析科技平台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1)论文
- 《欲望号街车》的二重性研究
- 谈艺术的时代性
- 浅谈我国批准逮捕程序司法审查制度构建设想(1)论文
- 《触摸春天》课堂实录及评析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八
- 《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九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六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七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八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永生的眼睛》教学片段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太阳》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