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龙与恐龙

龙与恐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6

龙与恐龙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境内的恐龙化石陆续被发现,一些学者便提出龙的观念是远古先民对于巨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记忆,龙崇拜产生于先民对恐龙的恐惧的观点。持这种看法的有叶玉森、徐知白及美国学者海斯等。

后来的学者也有坚持这种观点者,王大有先生就说:“龙,被古人公认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还是恐龙。古人以具有四足、细颈、长尾,类蛇、牛、虎头的爬行动物为龙,这可能是古人当时见到并描绘下来的某种恐龙形象。……或许古人见到的龙,真的就是恐龙,后来它们渐渐见不到了,才把它的同类海鳄、湾鳄或扬子鳄与其视为一类,加以崇拜。”

真如这些学者所言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作为古生物的恐龙,灭绝于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最早的猿人生活于三百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中间相差了六千多万年,因此,猿人是不可能看到恐龙的,也就更谈不上对恐龙的记忆和恐惧。因此,龙和恐龙没有关系。

那么,古人会不会将恐龙化石作为龙的模糊集合的参照物或取材对象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基本上还是持否定态度的。不错,古籍中确实有不少关于“龙骨”的记载,如《汉书》讲引洛水至商颜下,“穿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旧唐书》言“河中府上贡龙骨”、“太原府上贡龙骨”。《金史》言“大兴府产白龙骨”。《述异记》载,普宁县有一个龙葬州,乡间父老说这是龙蜕骨的地方,其水中至今仍多龙骨。宋代的沈括,在他的《茅亭客话》里,也记下了他在四川见老叟和其孙儿挑着担子叫卖龙骨的情景。

这些龙骨,是不是恐龙的“骨”,即恐龙的化石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判断。

一是中药的鉴定。因为龙骨一直是入药的。中药里的龙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龙骨,指的是距今一千二百万年到一万年前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类化石,其中以犀类、三趾马、鹿类、牛类和象类化石为多。广义龙骨,指除了鱼类以外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而言,其中包括上新世和更新世以后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人类化石。这就很清楚了,不管狭义龙骨还是广义龙骨,都没有包括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的恐龙骨。

二是从恐龙化石发现的时间和地点来判断。我国境内恐龙化石的发现,是从1902年俄国古生物学家考夫维奇发现满州龙后才开始的。满州龙发现在西伯利亚的布列亚河入黑龙江口的对岸,一个叫做白崖的地方。二三十年代尤其是50年代以后,我国的恐龙化石才相对多量地问世;而发现的地点,也多是荒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对没有化石知识的古人来说,要他们去野兽出没的荒山野洼,在砂石重叠的古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事情。因地壳裂变,恐龙化石暴露于世的情形可能有,古人也可能偶尔看见,但这是极个别的情形,很难肯定他们可以将化石和岩石分辨出来并纳入龙的模糊集合过程。

另外,在亚洲(包括我们中国)、欧洲、非洲及美洲一些远古人留下的洞穴岩画中,我们看到的动物都是当时就与人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象、鹿、犀牛、虎等,并没有中生代的恐龙。中外古籍中,也没有关于恐龙生存活动的记载。

恐龙和作为神物的中国龙本质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恐龙的取名却和中国的龙有关。“恐龙”一词,是由希腊文“Dinosaur”翻译而来,“Din”是可怕的意思,“saur”是蜥蜴,合起来就是“可怕的蜥蜴”。日本学者最先译为“恐龙”,我国早期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工作者沿用了这个译名。为什么日本学者要将“Dinosaur”(可怕的蜥蜴)译作“恐龙”呢?这是因为中国的龙神崇拜及其习俗早已传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国土,日本人也认为蜥蜴类爬行动物是“龙”的一种(取材对象)了。我国学者沿用这个译名,也是比较恰当的,尽管因语音的相同造成了一些语义上的麻烦,常常需要费一番口舌来解释。这样看来,从概念产生的先后次序讲,倒是先有了“龙”,而后才有了“恐龙”──“恐龙”这个名称沾了“龙”这个名字的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养的金丝鸟
一束鲜花
快乐一起分享
半个馒头的故事
我是一个调皮鬼
烟雨中畅游九龙湖
我的画作——移动花园
有趣的魔幻球
暑假新华书店看书
难忘的儿童节
我的玩具——芭比娃娃
难忘的第一次拔牙
学溜冰
讨厌古筝的我
平淡的一天
关于提高文化意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试论《材料力学》多媒体与双语组合教学的研究
浅析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研究生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
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
简析网络话语方式中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关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困扰与出路
香菱学诗──谈林黛玉的四步教学法
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独特性
曹雪芹的《红楼梦》
有关《红楼梦》的歇后语
香菱的悲剧气韵
采花莫怕刺──读《香菱学诗》有感
香菱吟诗──一个最可怜的场面
浅谈赏月诗
《香菱学诗》解奥秘
曹雪芹的人格和风骨
林黛玉性格分析
香菱在小说中的作用
林黛玉是“超级教师”
《红楼梦》人物名字的谐音
从“香菱学诗”谈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