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8
利用有效方法 诱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经过了一个暑假再次进入课堂,面对着教室里那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年级的学生与我以前教的高段的学生的明显不同:这些中段的孩子天真活泼,头脑中充满着问题,思维活跃且没有预测性,同时,他们上课的注意力也不能持久。听课效率提高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便是重中之重。为此,备课时总千方百计地考虑,每篇课文如何呈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西南边疆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绝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与之生活距离较远,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的背景。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民族风情展示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环节。由于我们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课外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说几乎没有,因此,在报到那一天,我自己根据活动主题上网搜集了不少少数民族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材料,利用教室外墙开辟了一个资料展示台,以供学生看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记一记。
上课伊始,我导出:“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学生们把通过资料展示台所获得的信息在课堂上加以整合反馈,兴趣高昂。展示完后,以“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现在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假想参加的形式导入,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很高,注意力也相对比较集中。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教育目标的实现不是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对学生心灵的唤醒,潜能的开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语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这转换补充生成的过程,正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部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只写了他们好听的读书声,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上海
- 打鸟
- 聪明的小猴
- 闪光的蝴蝶结
- 走得最快的人
- 聪明的小兔
- 美丽的春天
- 卖报纸
- 打羽毛球
- 地震之后
- 拔河比赛
- 我家可爱的小金鱼
- 聪明的小猴牛牛
- 击鼓传花
- 看牙
-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 让诗歌鉴赏不再是摆设
-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究
- 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农村学生拼音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有关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探讨
- 民族高考政策基础上的高三教学管理分析
-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阅读识字教学法浅谈
-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究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 略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伙伴教学法
- 16桥练习设计(附答案)
- 《桥》教学设计
- 《桥》说课稿
- 桥
-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教材简析
- 桥说课设计
- 《桥》教学设计1
- 16桥精品教案一
- 桥公开课教案
- 五下回顾·拓展四优秀教案二
- 桥2
- 桥3
- 桥教学点评
- 五下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