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细节不容忽略──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的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文章生趣盎然,充满了儿童气息,通篇极力体现人与大自然互动的和谐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课文。前一阵我参加课程研讨,再看数篇这一课的设计,也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有几点细节处理得当,会使课堂更添生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点题明旨,确定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要备好课文的题目。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本学期的要求之一,在开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基础上,上课伊始,针对课题,让学生辨析,即不但明白“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意思,还要读出体会到的情感,思考文章意图和立意。做到在领会题意、感受意境的基础上,读好课题,达到铺垫情感、渗透文意的效果。这种铺垫,是整节课的内容基础,是教学情感总的领起,起到“点睛”的效果。
二、注意细节,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可以少或者不在突破疑难句、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同时,如果能让学生做到一边读好一边理解课文内容,就能完成释疑解惑,并同时传递课文中的人文情感。所以读好课文中几处关键的句段,是本课的突破方法之一。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评价很重要。教师应该力求做到把握细节、语言规范,做到描述准确、到位。
比如“他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等长句子,充满情趣,但又比较难读。教师指导时,也要尽量使阅读练习具体到细节。比如:不能只要求学生“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我认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规律,这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要教给学生读书的细节,教学生眼睛先看到文字,然后用心思考怎么读,最后脱口而出。在实践中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必须反复训练,尤其是针对总不能把课文读通顺的中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只有在真正学会方法后,经常使用这些方法,才能读好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耐心和爱心就显然是最珍贵的。
又如:“读清楚”、“仔细读”、“读出感情”这一类的语言太概括,学生难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执行,对读书的行为就没有有效指导,所以应该避免使用。教师应该多教给学生: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准确,再把词和词连接起来多读几遍,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做停顿,最后要尽量表达出词的意思,读出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这其实就是把句子读准确、通顺、有感情的过程。也是教学语文工具性的最好体现。
如果工具性的步骤可以细细指导,那么本课的人文性则更多需要在授课细节中引导和渗透。如:对“我”开始观察到的和后来的新发现,进行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让学生体会“我”对蒲公英的情感变化,实现亲近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教育。以“我”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这是平常我们“说教”所达不到的。所以结尾的处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可以锦上添花。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谈自己如何理解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感悟、提升。
三、写练结合,力求扎实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曾经听过几堂这篇课文的公开课,看到一部分精美的课件,但有一件遗憾的事情,就是有的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的文字资料,选用了其他字体,而不是正规楷体。我认为这是遗憾:在小学,尤其中低年级阶段,是学生领悟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奠基时期,让学生读、识、写规范的楷体字,有助于学生学习准确、美观的汉字。所以我们给学生展示的课件及辅助材料等,一定要用楷体字,就像我们的语文课本一样,让学生在扎实的学习过程中成长起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
- 雨中情
- 金沙江
- 夏天
- 炎热的夏天
- 飞来的小草
- 夏天的清晨
- 我设计的公园
- 雨
- 春雨
- 夏天
- 堆雪人
- 下雨了
- 夏天的早晨
- 漂亮的阳台
- 存在与好好存在:一个建筑现象学的奠基尝试
- 试论纳税担保制度完善
- 税务风险防控路径思考
-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
- 对区域税收政策的设计研究
- 论非法所得的可税性
- 税收专业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 国际个税征管的启发
- 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天赋权力,义务之解析
- 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
- 关于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新探
- 对税收筹划的有效管制释解
- 个体税收征管状况与完善路径
- 生命哲学纲略
- 深度多元论
-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 《金色的草地》学法指导
- 《金色的草地》词语解释
- 《金色的草地》近义词反义词
- 《金色的草地》重点语句
- 《金色的草地》好词好句
- 会飞的蒲公英
- 《金色的草地》教学杂谈
-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 金色的向日葵
- 细节不容忽略──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的分析
- 拓宽视野 激活思维──浅谈自然环境课程资源的整合
- 苫巷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