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李四光与石头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否到茅台,至今尚有争议,有待史学家们去考证。但李四光将茅台特有的一种岩石命名为“茅台砾岩”倒确有其事。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为了培养人才,不至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狂轰滥炸,搬迁内地来到遵义湄潭安家落户,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也搬迁贵阳,一时学者名流云集,对贵州的文化发展进步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天,李四光从中央地质调查所来浙大教授、著名画家丰子恺家作客,作陪的还有浙大的几位名教授,丰子恺十分高兴,取出了珍藏的茅台酒招待他们。李四光从国外学成回国,急于在中国找到石油,对贵州这地宝地很感兴趣,但他对茅台酒并不关注。他认为贵州地质地貌与世界石油产地中东的构造差不多,很多万年前的大海沉淀不少的海生动物,具有生油条件,希望贵州也像中东一样找到油、气田,为贫穷落后的祖国出一点力。
当李四光端起高脚杯。喝着又香又醇的茅台酒时,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感浸透心田,这位风华正茂的地质学家像发现新的地质构造一样惊奇,思路一下子转移到茅台酒上来。他详细问及这酒的情况,当时浙大的几位学者,诸如史地研究所的张其昀、严德一等人,对黔北的物产资源以及“酒文化”很感兴趣,对茅台酒鸭溪窖、董酒等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丰子恺也颇为熟悉。因此他向李四光作介绍了茅台酒的酒质特征和它的名贵之处。李四光听得十分认真,兴味盎然,开始对茅台这块处女地的了兴趣……不久之后,他便带了两个学生拿着应带的地质工具,从遵义步行经鸭溪、枫香来到茅台,他看茅台两岸高山夹峙,峭壁陡立,河中滩滩相连接,载盐木船云集,缓缓而行的河水一泻千里。还未步入酒厂,大街小巷就飘来阵阵酒香,令人熏熏欲醉,真是名符其实的满城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和学生们都不敢久留,只得抓紧时间考察,他们经过几家私人茅台酒厂,来到下场口银滩坝子一带,发现一种岩层,由无数的鹅卵均匀地胶结在一起,构成坚硬的岩石。李四光用锤子敲,学生们借来铁锤砸,可都无济于事。没有标本,回去怎么作化验分析呢
?有人建议用炸药炸,借助于现代的武器将岩石炸开。李四光却摇头,认为炸也不是办法,因为这种岩石不仅坚硬如铁,还有孔隙,能跑气,砸和放炮对它都没有多大的威胁。他们只处细心寻找空隙,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历尽艰苦,终于采集到为数不多的标本。李四光带着标本回去之后,立即着手化验分析,证明这种岩层不仅有孔隙,还可滤出无毒无菌的沙滤水。这给茅台酒两岸酒家提拱了特殊的岩层。李四光认为茅台酒之所以如此醇香精美和这种岩层构造的着渊源关系。
但是,这种岩层该叫什么名字呢?他查阅查了古今中外的地质资料、拿着标本对照,陷入了深思。
地质学家为此一连熬了两个通宵,真可谓“望石兴叹”。聪明贤惠,搞声乐的妻子虽然对地质不通,但对丈夫的健康十分但心。
看到丈夫的背影,妻子心中十分心疼,她知道,丈夫自从英国学成回来后,把全身的力量都扑在了工作上,他想用自己的努力,唤起民众有爱国热情,抵御帝国说义对中国的蹂躏。早日振兴中国的科技事业。作为妻子的她对此是十分同情和理解的,须知她也两夜没合上眼。在迷迷糊糊中她说道:“四光,你既查找不着这种岩石的名字,茅台酒又如此出名,何不就以它命名更好吗?”经妻子这第一提。地质学家茅塞顿开,“对!就应该叫‘茅台砾岩’”至此,地质时代属第三纪的“茅台砾岩”而得以定名。
从此,“茅台砾岩”就像茅台酒一样走向全国、飞向世界,堂堂正正地进入了地质史册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Lucky Numbers(幸运数字)
- My school(我的学校)
- 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如何让世界更漂亮)
- Staying at Home Alone(独自在家)
- Play Football
- My Dream(我的梦想)
- An Accident
- Fathers Day(父亲节)
- Spring Festival(春节)
- To Experience the Life
- 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试卷
- Spring Festival(春节)
- Visiting the Great Wall on Badaling(参观长城)
- 于亚运的英语作文
- 写给母亲的感谢信
- 西安市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探讨
- 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
- 正当性与证成性: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
- 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投资控制
-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超越
- 轻轨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框架体系构建
- 基于初步危害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
- 中央情报局和文化冷战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市场化融资策略研究
- 中国乡村的“保护主义政治”及其后果
- 政治的认知方式——政治现象描述与政治精神省察
- 城市地铁大断面隧道中洞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探析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研究
- 上海市轨道交通5号线排水出路的设计研究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 《再见了,亲人》整体阅读感知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 《打电话》考点练兵(二)
-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再见了,亲人》重点字词意思
-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 《打电话》趣闻故事
-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