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我不能失信》教学后记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哭了——因为爱
- 讨厌的一家子
- 我是妈妈的守护神
- 我是友谊的守护神
- 调皮的表妹
- 放风筝
- 严厉温和的他
- 多变的我
- 谢谢您,老师
- 令我气愤
- 我的老妈
- 超级瞌睡虫——梅梅
- 满天都是小沈阳
- 师爱
- 双手托起的生命
-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 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问题
- 启蒙立场与反启蒙立场——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三)
- 东亚的崛起与全球化即“西化”时代的终结
- 后工业化与性别的重组——90年代的父权体制资本主义
- 文化民族主义的新认识
- 消费历史
- 重建文艺社会学——文艺学学科发展的一种构想
- 阿尔弗莱德·韦伯和他的文化社会学
- 历史虚构与国族想象——《我的1919》的文化读解
- 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
- 挪用、反抗与重构――当代文学与消费社会的审美关联
- 《老照片》:一种大众化的历史叙述
- 皇帝内衣与广告的政治无意识
- 激进与保守:启蒙神话与自由主义
-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
-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
- 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案
- 语文教案-过秦论
-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拓展课——走近科学家
- 语文教案-师说
-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二)
- 语文教案-《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
- 语文教案-祝福 教案示例 二
- 语文教案-边城(节选)
-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 语文教案-10 故都的秋
- 语文教案-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