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挑促织”中的“挑”该怎么读──《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挑促织”中的“挑”该怎么读──《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在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篱落深深一灯明。”)时,有学生问我:“老师,‘挑促织’的‘挑’应该读哪个声调呀?”当时我也愣住了,备课时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课文的注释讲:“挑促织”就是“捉蟋蟀”的意思。我随手翻了《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1、tiǎo

①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来:挑帘子。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灯芯,挑刺。③拨弄,引逗:挑衅,挑战。

2、tiāo

①用肩担着:挑水,挑担子。②挑、但的东西:挑着空挑子。③选,拣:挑错,挑毛病。

我把这两种读音的几个义项分别讲给学生听,并请他们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经过思考,孩子们举手了。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选择“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灯芯,挑刺。”这个意思,因为如果蛐蛐钻到洞里了就得用小木棍把它挖出来。但也少数学生不同意,但也不知道该怎么读。

我想,如果结合诗境来讲,应该读tiǎo,可是在tiǎo的义项里却没有“捉”这个意思。选择tiāo就更讲不通了。

“挑促织”应该怎么读呢?古代文献中是否有据可查呢?

最后,只好向我的师专文学老师王光福先生求救了。王教师经过思索,告诉我:

“宋代词人张鎡在他的《满庭芳·促织儿》中写道:‘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想必,孩子们晚上提灯捉蛐蛐时,尽管脚步轻轻,机敏的蛐蛐还是听到动静躲到洞里。用水灌洞而不出,那么就只好挖洞掘之。那么这个‘挑’字,就是‘抠,挖’之意,联系辞典里的解释,就与‘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的义项接近了。说得再简单点,就是‘捉’了。”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同时心中又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当我把这个解释跟同学们讲述时,孩子们都同意我的观点──确切地说,应该是王老师的观点。虽然也曾经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脸红过,不过,总算有据可查地把问题解决了,心里还是十分惬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课余生活
爱玩耍的小猫咪
书包的重要性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第一次参加合唱团
我的妈妈
我的兴趣和爱好
爱玩球的小兔子
逛超市
我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黄岩石窟
谁是照耀我们的人
让人难忘的一件事
谈略述汉藏熟语的翻译方法
谈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
分析汉语食品名称的文化翻译与策略
分析具备圈点意识,掌握翻译方法
浅谈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行政法论文(1)
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的认证误区_行政法论文(1)
谈常用英语单词的词源浅析
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论必要性原则适用的困境及其解决_行政法论文(1)
论电影名翻译研究
法律英语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创新分析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运用_行政法论文(1)
对行政诉讼证据采用标准的思考_行政法论文(1)
《玩出了名堂》片断赏析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二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三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之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二
《灰雀》教学设计之六
《风筝》教学设计之二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之二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四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五
《听听,秋的声音》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二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之三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