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挑促织”中的“挑”该怎么读──《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在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篱落深深一灯明。”)时,有学生问我:“老师,‘挑促织’的‘挑’应该读哪个声调呀?”当时我也愣住了,备课时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课文的注释讲:“挑促织”就是“捉蟋蟀”的意思。我随手翻了《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1、tiǎo
①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来:挑帘子。②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灯芯,挑刺。③拨弄,引逗:挑衅,挑战。
2、tiāo
①用肩担着:挑水,挑担子。②挑、但的东西:挑着空挑子。③选,拣:挑错,挑毛病。
我把这两种读音的几个义项分别讲给学生听,并请他们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经过思考,孩子们举手了。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选择“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挑灯芯,挑刺。”这个意思,因为如果蛐蛐钻到洞里了就得用小木棍把它挖出来。但也少数学生不同意,但也不知道该怎么读。
我想,如果结合诗境来讲,应该读tiǎo,可是在tiǎo的义项里却没有“捉”这个意思。选择tiāo就更讲不通了。
“挑促织”应该怎么读呢?古代文献中是否有据可查呢?
最后,只好向我的师专文学老师王光福先生求救了。王教师经过思索,告诉我:
“宋代词人张鎡在他的《满庭芳·促织儿》中写道:‘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想必,孩子们晚上提灯捉蛐蛐时,尽管脚步轻轻,机敏的蛐蛐还是听到动静躲到洞里。用水灌洞而不出,那么就只好挖洞掘之。那么这个‘挑’字,就是‘抠,挖’之意,联系辞典里的解释,就与‘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的义项接近了。说得再简单点,就是‘捉’了。”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同时心中又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当我把这个解释跟同学们讲述时,孩子们都同意我的观点──确切地说,应该是王老师的观点。虽然也曾经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脸红过,不过,总算有据可查地把问题解决了,心里还是十分惬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再逢中秋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观察豆子
- 可爱的小猫
- 我的蝈蝈将军
- 胜似亲人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
- 时间都去哪了
- 颐和园导游词
- 养蚕
- 因为选择不同
- 黄山导游词
-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天》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