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在西湖白堤两端。前临外湖,水面开阔,在皓月当空的秋夜,湖平如镜,清辉如泻。
前人有诗云:“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故“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唐代中期,此地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就望湖亭遗址勒石建亭,旁构水轩,游览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今园地已扩大到6000平方米,修建、改建了亭、台、楼、阁等园林小品建筑。平湖秋月楼柱上有一联云:“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道出了这里的境界。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
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转折
- 2003年高考上海卷优秀作文--杂而不乱归于大同
-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
- 试题评析
- 转折
- 转折
- 情感的权力
- 转折
- 一步与一生
- 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
- 探知的阻碍
- 作文试题
- 品味高考
- 《看着我的眼睛》
- 列车•茶•春花
- 关于幼儿教师服饰美的内蕴及其运用探析
-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税收优惠政策
- 上海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1)
-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1)
-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 FDI增长与外贸发展实证研究(1)
- 关于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究
- 阿拜经济思想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1)
- 对幼儿教师“指令’’的另一种解读
- 从技术环境论看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引进与选择(1)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浅议
- “传统型”幼儿教师的蜕变
- 农民收入低、提高慢问题的探索
-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1)
- 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及应用策略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影子》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三
-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二
-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四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五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
- 《影子》教学设计五第二课时
-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一
- 《小小的船》第二组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