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燕子》教学片断评析
【课例】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生:我们平时都说是几根线、几根绳子,这里怎么说是几痕细线呢?我从来没有读到过“几痕”,“痕”又不是量词,怎么能说“几痕”呢?是不是写错了?
师:(心里一怔──问得有理啊!是从没读到过!几痕?几根?……)你问得非常好,这可能是我们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这里的“细线”指什么呀?
生:是指电线。
师:的确,我们通常都说一根或几根电线,可这里怎么说是“几痕”呢?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几痕”的说法,还真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提问的学生脸上由好奇转为好大的失望)
师:为什么不说“几根”呢?是真的用错了,还是另有用意?
(此言一出,学生的眼睛里顿放光彩)
师: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又露出了自信的神情,专注地点着头)
师: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琢磨琢磨。
师:(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果然积极投入到读书中去。他们有的紧皱着眉,读着,想着;有的一下紧绷着脸一下又舒展开来,自言自语的,似乎已有所悟 )
师:需要与同学讨论一下吗?
生:需要,需要!
(老师这么一说,好像正中他们下怀。看来,他们可能对自己的思考、见解还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各合作小组叽叽喳喳地、兴奋地开始了讨论 )
(讨论后,学生汇报)
师:好好地研究了课文,又经过了相互讨论,我现在特别想知道你们认为“痕”字用得对还是用错了?
生:(几乎是齐声说)没用错!
师:(睁大眼睛,奇怪地)哦,此话怎讲?
生:我们组讨论后认为,“痕”比“根”表达的意思显得更细一些,用“几痕”来描写电线,写出电线很细。
(马上有别的小组举手积极要求发言,还有的学生仿佛忍不住了──“要写出细不一定用痕啊,用其他的词也能写出细……”可见,这种见解还不能说服大家)
生:电线原本就比较细,架在电线杆上,离我们远了,看上去不就更细了吗?就好像成了我们眼前的针线一样。那么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让人有时会看不出那里有电线呢!课文中不是把它写成“细线”吗?我们还查了字典,查到“痕”是“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少得只有一点痕迹”的意思,“几痕”刚好可以写出电线“细细的,淡淡的,看起来不明显的”的特点。
生:我们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我们还有补充。文中的句子写“蓝蓝的天空没,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我们想,电线架在蓝天下,蓝天是那么广阔无垠,而电线是那么纤细,看上去会让人觉得电线真的好像是留在蓝天上的一线什么痕迹,不再像原来一根一根的那样显目了,所以这里不用“几根”,而要用“几痕”更恰当。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明白多了,谢谢你们!你看到过蓝天下架在电杆之间的电线吗?
生:看到过。
师:你能想起这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吗?(能)你想,如果我们现在就站在田野里,随意地看着,看到电线杆上架着的电线,我们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瞧,那里有几根电线!”(学生点头)但如果再仔细地看,我们会发现电线是──
生:很细,很淡!
师:这是我们的──
生:视觉!感觉!
师:你现在又明白了一些什么了吗?
生:我明白了,“几根”是对的,“几痕”也是对的,只是“几根”着重于数量,而“几痕”却还能表达出作者远远看电线的感觉,淡淡的,非常细微,这个“痕”字用的很妙!
师:简直是“妙不可言”!“几痕”,使原本普通的电线多了几分朦胧美,使春天的景色多了几分诗意!“几痕细线”,多有诗的感觉!一个“痕”字,竟有如此大的蕴涵!
(由读而悟,由悟生情,学生把这句话、把“几痕”读得极有韵味)
【评析】
学生主体意识的树立,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了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让自己与学生站到同一个角度上、同一个位置上,进入同一个问题情境中,与学生“亲密接触”,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地读、专注地思。在读、思中,学生找到了与文本对话的途径,进入文本世界,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实现了与文本的沟通对话,产生了个性化的理解。作为“对话”中的首席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组里)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第一层次)。然后,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他我见解的异同,或赞成,或否定,或补充,或重新思考,组际之间、生生(全体)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第二层次),使学习动态生成地向前推进。
而师生之间,就正如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写道,“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奇迹》有感
- 外婆的爱
- 我长大了
- 坚持就是胜利(读后感)
- 五彩缤纷的初春
- 我学会了包饺子
- 游龙湾海滨
- 难忘的一件事
- 假如我是爱心小天使
- 妈妈脸上欣慰的笑容
- 我有一个好妈妈
- 母亲节的礼物
- 春到宜春
- 玩大力士游戏
- 我爱故乡的桔子树
- 入党申请的基本写法and注意事项
- 入党申请书不能电脑打印,必须亲笔写
- 入党思想汇报相关常识
- 入党思想汇报的内容是什么?
- 如何写入党介绍人的推荐信
- 写入党申请
- 入党申请的主要内容
- 入党自传材料的写法和要求
- 介绍人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 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
- 入党思想汇报的写法
- 入党思想汇报写法要求
- 大学生入党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 怎样写入党申请书?
- 入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 中世纪学生学费考察与评价
- 中国当代文学教改的思考与探索研究
- 语文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研究
- 新浪微博的现状和未来运营模式探析
- 采得百花方成蜜
- 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之源
- 服装设计创作灵感的捕捉路径分析
- 关于共青团组织职能的辨析
-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中国陶瓷出版的营销策略初探
- 大学语文的隐性特征研究
- 高尔夫地产营销策略探析
- 上辈子敬神,这辈子教语文
-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2
- 《猫》课堂实录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白公鹅》片断赏析
- 《检阅》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
-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2
- 《白鹅》教学设计3
- 《母鸡》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2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