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个性构建文本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个性构建文本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袁琼英 新教材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鼓励教师大胆对文本进行重组和构建。教师是一堂课的设计者,根据需要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加工。正如园丁师傅的精心修剪和用心对待,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诱人景色。
徐老师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给我感触颇深的。一开始,徐老师用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至于中间卡了一下,直至引出课题,似乎有一点点不如徐老师的本意。
一、初读课文
徐老师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么样的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不难,但是要他们完整清楚的表达一件事,却有难度,但是根据教学目标对他们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当学生有困难时,徐老师用课件提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画师让三个徒弟( ),结果画师( )。同时组织同桌间互相交流补充。不难看出,徐老师根据文本内容,尝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参插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各种形式,无不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特点。
二、感悟课文
现今的语文课很时髦的话题,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两次呈现,引起学生思维碰撞。还可以对教材创设空白。本人也很欣赏这些做法,听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尤其佩服他们把这些发挥到很高境界,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教师是活的,学生也是活的,但现在教师可以考虑实际把教材也变活。虞大明老师的《一束白色的栀子花》两次呈现文本内容,当重点理解母亲的推波助澜后,话锋一转出示最后一段文本内容,还配用了扣人心弦的音乐《鲁冰花》,着实把孩子甚至听课老师的感情再度升华。还有一位著名的老师上《手帕》一课,也给文本创设了空白。因为孩子们对《手帕》小主人并不认识,这位教师要求孩子们换上自己班的小朋友,当然条件要符合文中小主人,孩子们有的拼命回忆自己班级同学情况,有的也偷偷猜测自己的名字会不会被换上。经过讨论选出最符合条件的同学名字换上。孩子们很新奇,也羡慕那位同学,更多的孩子已经暗暗告诉自己要努力。徐老师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的重点是画师评画。所以教学中,徐老师用课件隐去了这段内容。留下空白“假如你是画师,你怎么评价三个徒弟的画?”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鼓励学生学习个性化和创造性,珍视每位学生体验与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求新意识。也许三年级的孩子会想象积极动脑筋,但一下子对三个徒弟进行评价有困难。这里是否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个徒弟的画来评价,这样可以顾及到更多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评价,让孩子在角色互换中感悟三个徒弟不同之处。
三、拓展升华
徐老师在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听了画师的话,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理解“恍然大悟”)大徒弟和二徒弟此刻的心情肯定是复杂的。他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对小徒弟说点什么?你能把课文接下去写一写吗?徐老师有意识把教材作为“诱饵”,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不知不觉,临近下课,徐老师出示一些相关课文故事的题目,孩子爱听故事,但有些故事没有接触过,而且单独的举例孩子没有深刻的探究显得有些虚设。不如来个小小的比赛,可以模仿课文的故事,引用“深山藏古寺”,现场让孩子们动手画,画出“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跳出多美的舞蹈。不能忽视孩子潜在的动力,教师要准确解读文本,充分感悟,个性去构建文本,心多宽,舞台就多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雨了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粗心的丁丁
- 国庆见闻
- 喜迎奥运爱我漳州
- 我家的星期天
- 我的第一个暑假
- 第一次游泳
- 宜昌
- 象棋迷爷爷
- 《数星星的孩子》读后感
- 农家乐趣
- 端午节
- 第一次失败
- 我是‘电视迷’
- 浅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 浅谈转变教师观念 还学生主体地位
- 谈教师主体性:校本教研应有之义
- 浅谈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意识
-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应对策略
- 论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中学教师的苦恼与价值
-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 还学生“问”的权利
- 浅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可能
-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 浅谈教师如何成为教科研主体
- 关于媒体权利初探
- 关于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静夜思》教学设计1
- 《静夜思》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3
-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静夜思》教学设计3
-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