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9
研究式教学的点滴体会──谈我在《观潮》教学设计中的做法
自我校开展“研究式教学”这一教改实验以来,我便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去探索,通过一年的实践,有所感悟和体会,下面谈谈我在研究式教学中是怎样注重教学设计的。
“研究式教学”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便地在这儿停一停讨论讨论,在那儿站一站研究研究。这种无地放矢的花架子歪曲了研究式教学的本意,扭曲了研究式教学的实质。所以在实践中,我非常注重教学设计中的“硬设计”与“软设计”。所谓“硬设计”就是在学课文前针对课文不同特点设计几个粗线条的框架让孩子们在这种框架导向上再进行“软设计”给孩子们自由施展的空间、尽情发挥的过程。
下面,谈一谈在《观潮》一课中我是如何进行“硬设计”与“软设计”来落实研究式教学的。
首先,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者按照“潮前”、“潮时”、“潮后”的顺序分别写了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这样孩子们不难概括出“潮时声、形奇”“潮后景象奇”。
但潮前奇在哪儿就不好概括了。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第二小节与奇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小组内交流研究一下,也可以借助你手中的资料研究一下”。经过一番课堂讨论后,孩子们认为钱塘江潮奇的原因与海宁盐官镇的特殊环境(时间、地点)有密切关系。不难归结出“潮前环境奇”。
到此为止,我设计的“钱塘潮奇在哪里”已经帮助学生理出了一条精炼明晰的主线,找到了一条认识课文的“最短路”。
如果说这一步是粗线条的硬设计的话,那么顺着这条思路让孩子们边读边研究边讨论,品尝课文的语文材料,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就是我这篇课文的“软设计”根据孩子们学情及课文的特点,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按着“潮前”、“潮时”、“潮后”的顺序分别写了“环境奇”、“声、形奇”“景象奇”。下面张老师想请大家更仔细读读课文,挑一处最能吸引你或者是你认为写的最传神的地方读读,然后讲析给大家听,要把怎样写出了“奇”,好在哪里说清楚。可以先再组内把你的想法谈一谈。注意:汇报时可以前后文联系着谈,也可以借助你手中的资料谈。
这样,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硬设计”了,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从各人的差异出发,只挑体会最深的,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点做课堂交流,为尝试成功创造了条件。这种“软设计”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极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课堂中的自主意识。
以上,是我就《观潮》一课教学设计中如何进行“硬设计”与“软设计”来体现研究式教学的点滴体会。由于是实验阶段,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今后改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铅笔和卷笔刀
- “神童”没有秘诀
- 难忘的照片
- 云的遐想
- 快乐的一天
- 昆虫世界
- 水是干净的吗
- 苯狼上学
- 外婆看报
- 一张难忘的照片
- 身边的小事———吃药
- 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 海底之旅
-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 聪明的小鸟
- 关于员工培训班教学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初探
- 关于提升电力企业培训效果探析
- 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整体设计
-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 关于中国3G现状与高职通信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 试析以业务竞赛推进培训师职业化建设
-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试论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及任务
- 关于高校图书馆背景音乐的运用
-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 简论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教育培训中心创新工作实践
- 关于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试析创新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手段
-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探索
- 品读语言之美 领悟写作之功
- 陆蠡年谱及其他
- 《囚绿记》备课参考
- 囚绿与困己──解读《囚绿记》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陆蠡之死
- 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细读《囚绿记》
- 《囚绿记》有关资料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 浅谈《囚绿记》主题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故都的秋》教学案例
- 陆蠡的散文
-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