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观”的教学
翻新时间:2023-06-01
《观潮》的“观”的教学
人体的感官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眼、耳、口、鼻,包括肌肤。我们的老师往往只在一个方面才有所感觉。
比如《观潮》这篇课文,很多老师只在“潮”的变化上教学。特别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更是如此。怎样的由小变大,怎样的由远到近。比如:出现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等。读啊、背啊、练啊。换句话说,就是只抓住了眼睛的看,就视为“观”了。看到了什么啊?看到了潮的形状变化。主线和板书都是这样的思路: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之前──之时──之后,都是在形状的变化上进行指导教学。颇为单一,也限定了“观”的局限。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的“观”不单只是“看”,还有耳朵的“听”。而“听”在文章里的位置也相当重要。比如听到的: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风好浪吼,等。从听到的声音的变化,也体会到了“潮”的变化。所以说,“听”也是“观”的组成部分。
除了“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整个人的感受也是“观”。感受到大潮来之前,江面的平静,两岸风景的迤逦;感受到潮来时的“像闷雷滚动”;感受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感受到“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最后才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个课应该是这样上的:
观 潮
看到的──风平浪静──白线──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水墙──浩浩荡荡
听到的──隆隆──人声鼎沸──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感受的──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满天卷地
这样的讲课,学生对“观”的认识加深了,将来在写作中,如何进行“观察”,怎样为之“观察”就比较清楚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爱我家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家的一件珍品_药瓶
- 人类起源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唠叨的妈妈
- 我爱我家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人类起源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人类起源概说
- 双喜盈门
- 地方文献:公共图书馆的拳头产品
- 试论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发利用新方志
- 东北地方文献中旧日文资料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 试论中职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的记忆
- 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探析
- 浅谈把握课堂教学策略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书从何来?——地方文献书库的建设
- 努力做好新编地方志的收集及开发利用
- 浅谈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探析
- 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专业化倾向
- 加大文献采访力度 培育馆藏地方特色
- 试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 试论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培养
- 略论地方特色农业文献的开发利用
- 青海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浅议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 《找春天》读书笔记
- 《找春天》课外延伸 春的赞歌
-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句
- 《找春天》扩展练习
- 《找春天》课堂重点:课堂回放 春的追寻
- 《找春天》课堂重点:拟人描写
-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 《找春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找春天》教学设计举例
- 《找春天》教案2
- 《找春天》教材简说
- 《找春天》课堂重点:文章问题分析
- 《找春天》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