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与巴金对话──《鸟的天堂》教学新思考
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自编入小学教材以来,其文本意蕴从美的角度、善的角度、博爱的角度、环保的角度等被人们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人们探讨了“天堂”的美、神奇与和谐,感受了鸟的快乐与无忧,并为它建构了各种极具个性的学习模式。然而,捧起文本,再仔细品读,发现巴金先生似乎不只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在他的文章里“鸟”与“天堂”都是重点,但是在他长长的文章里,描绘天堂的神奇和描绘鸟的自在的篇幅几乎相当,其余多数文字在写他的两次经历。两次不同的经历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里巴金先生又想说什么呢?
通过反复研读文本,我与巴金先生展开了心灵间的对话。之后,便有了新的教学思维,要把握巴金先生两次经历产生的不同感慨,引导学生感悟巴金先生哲理性的文本思维。
师:(出示课题:鸟的天堂)你认为文章重点要突出哪个部分?请你把重点读出来。
生:鸟的天堂。
生:鸟的天堂。
师:根据你理解的重点去品读文章相关段落,自主探究,思考你读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生研读课文)
师:请你说说你研读的重点,是“鸟”的部分,还是“天堂”的部分。
生:我研读的是课文中“鸟”的部分。
(师生研读此部分内容)
师:哪些同学研读课文中写“天堂”的段落?课文里的“天堂”指什么?在课文哪儿?
(师生研读此部分内容)
师:现在,你认为巴金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想说鸟的天堂很美,让大家都去看看。
生:作者要说那里鸟很多,鸟很快乐,所以是鸟的天堂。
师:那课文在写这两部分时分别用了多少文字?
生:字数差不多,都是两个自然段。
师:那课文其他的文字在写什么?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课文写了他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历。
师: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是同样的感受吗?读一读课文。
生:他第一次去后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他第二次去后写:“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次的感受不一样。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他不同的感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经历不同,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
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也不一定正确,作者两次都是亲眼所见,感受却相反。
生:我们不能看事情的表面,要看事情的里面。
师:(补充)本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折飞鸽
- 觅春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春天
- 剪不断的“脐带”
- 月亮辞职记
- 我最喜欢春
- 妈妈,您听我说
- 母爱
- 四季的我
- 寻找春天的踪迹
- 最新科技成果三则
- 拥抱春天
- 春悟
- 我爱制作空模
- 浅谈旧城成片改造的运作机制
- 城市景观规划
- 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
- 扬州园林的低桥之美
- 园林设计走进深绿时代
-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 居住区景观不同于园林绿化
- 交通规划“环评”搭建城市“骨架”
- 园林规划中当注意的几个风水问题
- 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析
- 彩色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城市建筑美学 城市规划的宏大叙事
- 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 景观设计中的“灰色空间”
- 美国的老桥与北京的门楼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意思
- 《乡下人家》重难点分析
- 《花的勇气》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重点问题探究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意思
- 《花的勇气》作家及作品介绍
- 《花的勇气》相关资料
- 《乡下人家》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积累篇
- 《花的勇气》训练素材
- 《花的勇气》写作指导
- 《花的勇气》重点问题探究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梳理
- 《花的勇气》范文习作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