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爬山虎的脚》教学谈

《爬山虎的脚》教学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1

《爬山虎的脚》教学谈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状物文章。课文在介绍了有关爬山虎的一些特点后,先后用了两个比喻句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形状,接下去用了如“触→巴→拉→贴→爬”等动词具体形象地描写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然而,我们这一带很难看到爬山虎,这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课文中虽有一幅插图,但却只能从中看出爬山虎的整体形状,而无法体会它的动态,更不可能辨别课文那些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前我教这篇课文时,只好让学生反复朗读去记住那些动词的用法,但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除了能死背这几个词语外,头脑中对爬山虎却仍然是一笔糊涂帐。

上学期,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把录像手段引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即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声色并茂的活动图像中,只见爬山虎的叶子慢慢长大,颜色由嫩红到嫩绿再到深绿,长大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了,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刚长出来的脚开始是六七根细丝,细丝触着墙以后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拉着爬山虎嫩茎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漾起绿色的波纹。美丽动人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描述,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仔细地观赏了爬山虎美丽的身姿和有趣的爬行过程,并对爬山虎有了感性认识。这时他们心里想说,但却很难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出来。于是我就让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当学生再读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比喻句时,个个脸上流露出了恍然大悟之情。当读到爬山虎的脚怎样爬时,我就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在屏幕上看到的情景。当我向学生提问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时,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以前老师觉得难度最大的爬行过程,学生都能用上确切的动词,讲得井井有条,再也不用象过去那样死读课文了。接下去我又问学生:爬山虎在爬行过程中,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触是碰到的意思,爬山虎的脚只有触着墙以后,才能巴住墙往上爬,所以不能调换。”有的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以后,和墙贴得紧紧的,所以这里要用巴。”还一个同学接下去说:“爬山虎长得这么美,爬得的时候又这么有趣,我多想让我家的墙上也长满爬山虎。这样不但美化环境,还可以让我仔细观察它的特点。”通过播放录像,同学们学得轻松活泼,不但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中考试时,有一道试题恰好是让学生用上确切的动词去写出爬山虎的爬行过程。结果正确率达到97%。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如果按原来的方法教学,那是无法达到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选用相应的电教手段,将一般的叙述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印象,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五彩缤纷的春天
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
四季的美
美丽的日出
看烟花
春天来了
十五的月亮
春天的歌
美丽的护城河
校园的早晨
小河,我想对你说
春天和夏天的花
春天的平顶山
春天来了
网箱养殖鱼类遭受雷击事故分析建议与防御
黄喉拟水龟野外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高温季节鱼类养殖管理技术探讨
生态养殖技术在巢湖肉鸭上的应用
商品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肉鸭养殖存在问题与疾病预防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实验室的药品管理措施
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鱼类生理学》教学改革浅析
浅谈肉鸭的养殖技术
母猪异常发情的防治
浅谈养鸡场的鸡病控制
畜牧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浅谈畜牧兽医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梨树县畜牧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思考
浅谈无公害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案例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观察及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与评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开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段赏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以人为本 辩中探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评析
在平等对话中体验真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赏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