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地球上亚、欧、非、美、澳大块大陆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界经过长期的研究、争论,终获得多数人赞同的答案:远古时代,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经过几亿年的沧桑变迁,才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形成这样一种见解的过程中,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1880~1930)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取得这一学说的证据,他多次考察探险,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
魏格纳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探求地球奥秘,并且在考察中敢于冒险。1906年,他为了考察高空气象,乘坐气球飞行52小时,创下世界纪录。1901年的一天,他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与非洲西海岸一凹一凸互相对应,好像可以拼合到一起。这一发现使他的大脑兴奋异常,闪现出一连串问号。为了寻找答案,他查阅资料,苦思冥想。不久,萌生了一个“大陆漂移”的奇想。按照这一思路,他开始寻找地质、地理证据,即使在应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也没有放弃研究。1915年,魏格纳得到巴西与非洲很早以前连在一起的古生物学证据,增强了他继续探索的信心。
魏格纳认为:“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其间印刷文字行列恰恰相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为了寻找恰恰相合的“印刷文字”,他长期生活在野外,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他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魏格纳又于1929、1930年两次到格陵兰岛探险。1930年,50岁生日那天,他在零下65摄氏度的严寒里顶风冒雪,艰难跋涉160多公里,不幸遇险牺牲。直到第二年人们才找到这位探险者的遗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垃圾桶变“马桶”
- 游张家界
- 菜市场的菜真多呀!
- 我的绝招——做鸡蛋汤
- 森林服装店
- 吹羽毛比赛
- 清明扫墓
- 奶油大战
- 游戏
- 我的家乡
- 我的新手表
- 新洲河
- 未来的鞋
- 我最喜欢的妈妈
- 学做蛋炒饭
- 教师岗位目标责任书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书
- 小学安全责任书
- 国庆节学生安全责任书
-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
- 中学安全生产责任书
- 车辆驾驶人员安全责任书
- 关于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的责任书
- 初中2012年班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
- 医疗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 公司管理人员廉洁自律责任书
- 学生安全责任书
- 大学生村干部安全管理责任书
- 学校防控H1N1甲型流感目标责任书
- 预防煤气中毒安全责任书
- 谈县级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论文
- 在经验事实与公理之间
- 论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权(1)论文
- 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1)论文
- “嘉宝莉”油漆宜昌市场营销策划案(一)
- 连云港阳光金宝贝早教中心营销推广策划方案
- 镇江赛其电子利用工业设计提升竞争力(一)
- 中日园林的比较
- 关于园林工程中排水工程技术探讨
- 简述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 从环境心理与行为角度探讨园林中的路径设计
-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通用设计研究
- 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的历史(1)论文
- 浅论环境侵权的弱者保护(1)论文
-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8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 《巨人的花园》说课设计2
- 《巨人的花园》说课设计1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