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大陆漂移说与魏格纳
地球上亚、欧、非、美、澳大块大陆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界经过长期的研究、争论,终获得多数人赞同的答案:远古时代,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经过几亿年的沧桑变迁,才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形成这样一种见解的过程中,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1880~1930)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取得这一学说的证据,他多次考察探险,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
魏格纳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探求地球奥秘,并且在考察中敢于冒险。1906年,他为了考察高空气象,乘坐气球飞行52小时,创下世界纪录。1901年的一天,他对着墙上的地图看与非洲西海岸一凹一凸互相对应,好像可以拼合到一起。这一发现使他的大脑兴奋异常,闪现出一连串问号。为了寻找答案,他查阅资料,苦思冥想。不久,萌生了一个“大陆漂移”的奇想。按照这一思路,他开始寻找地质、地理证据,即使在应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也没有放弃研究。1915年,魏格纳得到巴西与非洲很早以前连在一起的古生物学证据,增强了他继续探索的信心。
魏格纳认为:“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其间印刷文字行列恰恰相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为了寻找恰恰相合的“印刷文字”,他长期生活在野外,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他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魏格纳又于1929、1930年两次到格陵兰岛探险。1930年,50岁生日那天,他在零下65摄氏度的严寒里顶风冒雪,艰难跋涉160多公里,不幸遇险牺牲。直到第二年人们才找到这位探险者的遗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假趣事
- 宠物迷
- 玩得真高兴
- 我与诚信交朋友
- 激流勇进
- 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 爸爸,我想对您说
- 暑假趣事
- 我最喜欢“玩”
- 我第一次做风筝
- 游内蒙古大草原
- 暑假里的一件趣事
- 保护人类的妈妈——地球吧
- 采蘑菇
- 一瓶修正液
-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昙花一现与黑暗中的光明
-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 由《阿姐鼓》剖析90年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
- 现代都会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化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法的自主性发展(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比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传承
- 我国宪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三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七
-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六
- 《燕子》
-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燕子》教材理解:妙用“赶”表深意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四
-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燕子》学习要点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五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