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听黄建跃老师的《搭石》有感

听黄建跃老师的《搭石》有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听黄建跃老师的《搭石》有感

听过黄建跃老师的教研课《搭石》,一股清新,和谐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的从心中涌出。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这节课黄老师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李华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黄老师能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性,而没有过分的强调朗读技巧。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黄老师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童年
劳动委员竞选发言稿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6)
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难忘的童年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童年趣事
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3)
学生注册迟到检讨书范文
给语文老师的检讨书
初次迟到检讨书范文
学生打架检讨书范文
大学生作弊检讨书
脾气差的检讨书800字
打架违纪检讨书范文
400字旷课检讨书
一个实习医生旷课后写的检讨书
考试作弊之检讨书
考试作弊被抓检讨书
妈妈致宝贝儿子的检讨书
大学生给系领导的检讨书
大学生数学考试作弊检讨书
不再旷课的检讨书
对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怎样写施工方案?
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生态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思考
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试验
论安全玻璃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
浅论工业厂房的建筑艺术
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控制
试论农村整洁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论文化广场设计
十句话记住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浅谈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现浇楼板板角裂缝的分析及预防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雷雨》 考点练兵1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2
《充气雨衣》 训练素材
《雷雨》 趣闻故事
《雷雨》 训练素材
《雷雨》教案讲义1
《雷雨》 重点字词梳理
《雷雨》 写作指导
《雷雨》老师语录
《雷雨》教案讲义2
《雷雨》 范文习作
《雷雨》 相关介绍
《充气雨衣》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