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6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反思
一、导游式的入题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我紧接着问:“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笑着说:“老师也没有去过,也很想去。听说那儿的山水格外美呢!”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好吗?”我随即板书课题。这种际导游式的入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
二、多方诱导,引入情境
1、出示图画,初入情境: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了解时,我出示了秀丽的桂林出水画。在学生一阵阵“啧啧”赞叹声中,我不失时机鼓励学生:“谁能用一句话把画面的内容说出来?”学生兴致勃勃,纷纷说出一串串妙语佳句:“桂林山水美如画”;“美啊,漓江水;秀啊,桂林山”;“桂林是人间的仙境”……此时,学生的心海已掀起了微波。
2、启发鉴赏,渐入意境:
这篇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语言文字也十分优美。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蕴藉深含、情感浓郁的精言妙句,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潜心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时,我先极富感情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对学生说:“这段话描绘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如果老师把它改动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接着出示改动句子:
⑴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
学生反复思考咀嚼,认为改后的句子不生动,没有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程度写具体。我又出示了改动句子:
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也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在经过咀嚼品味后,认为此句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有气势,不如原句读赤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3、指导朗读,进入情境: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分别采用了听读、引读、齐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边读边思,既读出了内涵,又读出了外蕴;既陶冶了情感,又启迪了心智。当学生感情即将进入高潮时,我播放了一段悠扬的钢琴曲,学生们开始三分钟“遐想旅游”,同时我作“导游”:“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广西桂林。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绚丽如画的桂林风光。来吧,让我们荡舟漓江,尽情地去欣赏吧!”学生仿佛完全沉醉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中。听听他们的感受吧:“我如同看见鱼儿在江底快活地游来游去”;“我已经置身在美丽的画卷中”;“我听见游人不绝的赞叹”……至此,学生已掀起了感情的狂澜,完全进入了仙山瑶池般的美妙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用心灵歌唱
- 永远的丰碑──孔子
- 千金难求真性情
- 发生在初三的故事
- 你的鲜艳让我们豪情满怀
- 孔子办学
- 岁月如歌——初三的“光盘”
- 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 二泉映月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西部的歌声
-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 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
- 建筑与节能技术
-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
- 屋顶花园的功能与效果
- 儿童乐园景观设计要点
- 广州规划局公布:地铁口50米内要有公交站
-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 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
- 天津海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中水覆盖率达80%
- 新型多级多段式膨胀型建筑锚栓
- 世界第一建筑
- 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 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推进“五湖一河”改造治理工程
-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阅读篇
- 《永生的眼睛》重难点分析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三
-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别用眼睛伤害他
- 《永生的眼睛》写作指导
- 《永生的眼睛》重点字词梳理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二
- 《永生的眼睛》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永生的眼睛》范文习作
- 《永生的眼睛》美文欣赏 父亲的眼睛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
- 《永生的眼睛》考点练兵 积累篇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四
- 《触摸春天》考点练兵 积累篇
- 《永生的眼睛》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