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3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一处用词的探究
今天上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和学生对文中一处用词进行了有趣的探究。
学习文中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时,我问:这里的“新绿”前为什么加上了“或浓或淡”一词?(说实话,事先我并没有预设这一问,只是上到这里凭着语感和自身的好奇产生了此问题,便问了出来。)没想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有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出乎我的意料。以下是事后回忆的探究解答过程:
生:“或浓或淡”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就是有的绿的颜色挺深,有的绿的颜色很浅。从课文一开始我们知道,作者是在“4月14日”也就是春天时来金华的双龙洞旅游的。这时候,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出来的时间比较长了,颜色就会变深变浓,而刚长出来的植物的叶子应该是嫩绿的,也就是淡淡的绿。(此解释正合我意,我笑着请他坐下。又一生站了起来。)
生:我觉得既然是“新绿”,就都是刚长出来的。所以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一惊,暗想,幸亏没有早下结论。赶忙示意他继续说。)我觉得这是由于山上的一片片“新绿”距离作者的视野或远或近造成的。距离近的“新绿”作者看得清楚醒目,所以觉得绿的浓;距离远的“新绿”作者看得模糊,所以感觉到是淡淡的绿。(这个理由我可是没想到,一想还挺有道理的。更没想到的是第三种理解呢!)
生:我觉得“新绿”或浓或淡,跟土壤的肥沃有关系。“新绿”下面的土壤肥沃,植物生长得茂盛,就会绿得深,绿得浓;“新绿”下面的土壤不肥沃,植物生长缺少营养,绿的颜色就会显得淡淡的。(他的发言还没完,我和其他学生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这个看法别具一格,很有趣味。)
看到没有学生想发言了,我随机总结道: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叶圣陶老爷爷把他看到的“新绿”用“或浓或淡”这个词语准确地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这种仔细观察,用词讲究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下课后,我估计了一下,上述探究交流大概花去了六、七分钟的课堂时间。也许叶圣陶老先生也不会料到,仅仅对这篇文章中“或浓或淡”这处用词,今天的小学生就有好几种不同的见解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美丽的家乡
- 我们的校园
- 打乒乓球
- 未来的汽车
- 老师,您辛苦了
- 变
- 猜猜我是谁
- 寻春
- 下课啦
- 篮球接力赛
- 下课啦
- 可爱的小猫
- 金鱼
- 小金鱼的乐趣
- 大学生村官入党思想汇报
- 第二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 4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青年职工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4月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思想汇报
- 企业职工2012年党校培训思想汇报
- 2012年4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 公司员工入党转正思想汇报
- 5月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思想汇报
- 大学生入党个人思想汇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结束思想汇报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
- 2012年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大学生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 2009年10月份最新入党思想汇报
- 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 浅谈经济型酒店的品牌营销
- 关于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与理解
- 关于现实社会主义与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刍议
- 简析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
-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 分析市场营销学项目教学法
- 汽车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 浅谈营销外包中EOP的创新与实践
- 试论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建设初探
- 论中国卡通品牌的发展
-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
- 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的探索
- 关于福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述评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开展大学西班牙语口语教学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富饶的西沙群岛》练习1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1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2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习题精选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设计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