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3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一处用词的探究
今天上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和学生对文中一处用词进行了有趣的探究。
学习文中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时,我问:这里的“新绿”前为什么加上了“或浓或淡”一词?(说实话,事先我并没有预设这一问,只是上到这里凭着语感和自身的好奇产生了此问题,便问了出来。)没想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有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出乎我的意料。以下是事后回忆的探究解答过程:
生:“或浓或淡”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就是有的绿的颜色挺深,有的绿的颜色很浅。从课文一开始我们知道,作者是在“4月14日”也就是春天时来金华的双龙洞旅游的。这时候,有的植物的叶子长出来的时间比较长了,颜色就会变深变浓,而刚长出来的植物的叶子应该是嫩绿的,也就是淡淡的绿。(此解释正合我意,我笑着请他坐下。又一生站了起来。)
生:我觉得既然是“新绿”,就都是刚长出来的。所以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一惊,暗想,幸亏没有早下结论。赶忙示意他继续说。)我觉得这是由于山上的一片片“新绿”距离作者的视野或远或近造成的。距离近的“新绿”作者看得清楚醒目,所以觉得绿的浓;距离远的“新绿”作者看得模糊,所以感觉到是淡淡的绿。(这个理由我可是没想到,一想还挺有道理的。更没想到的是第三种理解呢!)
生:我觉得“新绿”或浓或淡,跟土壤的肥沃有关系。“新绿”下面的土壤肥沃,植物生长得茂盛,就会绿得深,绿得浓;“新绿”下面的土壤不肥沃,植物生长缺少营养,绿的颜色就会显得淡淡的。(他的发言还没完,我和其他学生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这个看法别具一格,很有趣味。)
看到没有学生想发言了,我随机总结道:同学们的见解都很有道理。叶圣陶老爷爷把他看到的“新绿”用“或浓或淡”这个词语准确地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这种仔细观察,用词讲究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下课后,我估计了一下,上述探究交流大概花去了六、七分钟的课堂时间。也许叶圣陶老先生也不会料到,仅仅对这篇文章中“或浓或淡”这处用词,今天的小学生就有好几种不同的见解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夜
- 参观中华恐龙园
- 聪明的老爸
- 我爱故乡的桥
- 福娃奥运漫游记
- 我爱家乡的徐浜桥
- 钓青蛙
- 我爱家乡的湖
- 海边游记
- 海南游记
- 手指品尝家"郭振宇"
- 我爱家乡的梨
- 紧急集合
- 第一次上台演出
- 雷阵雨
- 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
- 黄金养殖项目——淡水龙虾
- 黄鳝养殖有钱赚
- 黄鳝养殖真挣钱 当年投苗当年上市
- 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
- 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 黄鳝养殖越冬管理技术
- 黄鳝养殖:风险与收益并存
- 提高黄鳝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
- 网箱黄鳝养殖技术
- 黄鳝养殖的水草管理
- 关于养猪业发展的探究
- “瘦肉精”事件曝光 养猪户该知道什么?
- 黄鳝无公害养殖防病两措施
- 黄鳝人工养殖越冬技术
- 《祖父的园子》课文理解
- 走进作者 领悟写法 提升写作──《童年·冬阳·骆驼队》教学实录
- 《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
- 《祖父的园子》教学杂谈
-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断
- 奶奶的菜园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 《祖父的园子》探究感悟
- 记一节冷汗直流的语文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片断及反思
-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堂实录
- 《祖父的园子》教学思考
-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祖父的园子》相关链接
- 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