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设疑推导 读懂课文──《中彩那天》课题研究

设疑推导 读懂课文──《中彩那天》课题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设疑推导 读懂课文──《中彩那天》课题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读”“思”结合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而“思”由“疑”而生,可见阅读教学的结构“不是教材外在的表达方式决定的,而是由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儿童思维的进展情况决定的”。“以疑推导”就是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步步设疑,为学生的“思”架桥铺路,启发学生推想、预想、边读边思。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把作者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思路,改变了讲读课那种千篇一律,逐段串讲的模式。下面以人教版第八册中《中彩那天》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具体说明。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主要讲,二战前,作者家生活拮据,但父亲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当父亲中奖得到一辆奔驰车时,却面临着一个道德的难题,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然而他最终把奖品奔驰车交还给了同事──库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体现以疑推导,把作者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思路,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父亲面临着什么道德难题?

生: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奖所得到的奔驰车是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同学们,你们认为父亲应该怎样做呢?

生:我认为父亲可以留下这辆奔驰车。

生:我反对,父亲应该把这辆车还给库伯先生。(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师:父亲是应该把这辆车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并勾画问题的答案。)

师:请对刚才的问题结合书中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父亲可以留下这辆奔驰车,因为书中写道“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拮据指缺少钱,境况窘迫,本文指我们家生活很困难,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能得到一辆奔驰车无疑会缓解我家拮据的生活。所以,父亲可以留下这辆车。

生:我也认为父亲可以留下这辆奔驰车,因为文中写道“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说明父亲迫切希望得到一辆车,而中奖的这辆车正好满足了父亲的心愿,因此,父亲可以留下这辆车。

生:我反对,我认为父亲应该把这辆车还给库伯先生,因为文中写道“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

’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中奖的这张彩票是父亲为库伯先生买的,因此,中奖的奔驰车应该还给库伯先生。如果自己把车留下,就是虚伪的表现,就有愧于同事和自己的良心。

生:我反对,因为文中说“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通过这句话,可以知道,库伯已经忘了买彩票这件事了,所以,父亲可以把这辆车留下,而且,K字被父亲擦过,可以看出父亲也想把这辆车留下。

生:我不同意,如果父亲想把这辆车留下,就应该把那个K字擦得干干净净,而不是“淡淡的痕迹”。这说明,父亲非常想把得到的奖品──奔驰汽车据为己有,是想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扭转家庭贫困的处境。但是,父亲又想到这张中奖的彩票不属于自己,中彩的奔驰车也不属于自己,所以,父亲想把车还给库伯。

生:我也认为父亲想把奔驰车还给库伯先生。因为文中讲到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的财产”。这话出自母亲之口,在母亲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诚实、守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母亲是这样的人,这样教育孩子,父亲也应该是这样的人,因此,父亲想把奔驰车还给库伯先生。

生:我反对,我认为父亲可以留下这辆车,因为,文中讲到“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库伯家有钱,他不会在乎这辆车,而我们家穷,这辆车对我们家是多么重要呀!即使父亲留下这辆车也是有理由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生:我有不同意见,留车还是还车与有没有钱没有关系,应该看中奖的彩票属于谁,是谁的就该给谁,而文中说道,这张彩票是库伯的,彩票中的奖也应该属于库伯,因此,这辆车应该还给库伯。

生:我也认为父亲应该把这辆车还给库伯,虽然留下车,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把车还给库伯先生,自己今后的生活依然贫困,美好的愿望很可能成为泡影,但精神世界是轻松的、愉悦的、富有的,所以,父亲应该把车还给库伯先生。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围绕教材的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师:是违背良心把本应属于同事的奖品车留给自己,还是讲诚信,把梦寐以求的奔驰车让同事开走,这是父亲遇到的一个道德难题。你们通过读书,通过感悟文中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各抒己见,理解得比较深刻。

……

这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这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培养了“读则必思”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加速了学生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难忘的事
中秋之夜
日记一则
放风筝
中秋之夜
自我介绍
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
秋天
假如……
我的奶奶
我的妈妈
我敬佩的人——爸爸
中秋之夜
打雪仗
世界读书日倡议书
社区党员创先争优承诺书3篇
2011年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书
创建模范城市倡议书
爱心募捐倡议书
2011年度下半年初中支部党员责任承诺书
党委办公室主任党性分析报告
2012年母亲节倡议书
2011年社区党员公开承诺书
个人“创先争优”承诺书
倡议书——用你的一份爱心,延续园丁的生命
医院加强行风建设承诺书
2016高中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民政局副局长党性分析材料
共创卫生城行动的倡议书
小学美术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浅谈广告英语的修辞(1)
日本共产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论
激励原理在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1)
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1)论文
现代品牌创意之感性设计(1)
当代俄罗斯:是否有“新社会主义”的前景?
论证券公司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营销体系的构建(1)
新媒体艺术的进展研究
论逻辑判断在审查案件中的运用(1)论文
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的营销策略研究(1)
东方社会主义实践问题研究
公共雕塑状况调查及思索
环境艺术中边界与空间的关联
浅谈审判制度的改革及完善(1)论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
《火烧云》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电脑住宅》
《呼风唤雨的世纪》
《燕子》
《将心比心》
《桂花雨》
《我不是最弱小的》
《桂林山水》2
《桂林山水》1
《尊严》2
《珍珠鸟》
《自然之道》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