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浅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浅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期)中的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因为这一课是诗歌,而且语言优美,语句也不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为本是学习语文的规律决定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整体感知,从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说明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此,我首先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

1、首先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读一读要求认识的字词。

2、再读诗,找找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哪几个小节提到的,看看作者还有哪些希望和祈盼?目的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全诗,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精读课文、深入探究的阅读能力。重点学习第1小节,想想这一小节讲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变化,你从“这究竟是为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自渎自悟,交流、讨论、并结合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4、以读代讲:

因为2~4小节和第1小节叙述结构相似,理解上也没有太大难度,所以用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学习第2~4小节,并用朗读的方式来汇报。这样无须多余的讲解,学生自然地在朗读中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体会、感悟中。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深情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同时还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我设计本课时力求将读与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结合起来。如重点学习的第1小节,选准了两个语言训练点“乐园”“不速之客”。在理解“乐园”时,我首先引导去过海边亲眼见过或是在电视、电影、课外书上见过海鸥的孩子,想象“海鸥的乐园”是什么样的?接着引导孩子想象大海还会是谁的乐园?使孩子体会到大海不仅美丽,还是动物和人类的乐园。这样入情入景地想象、体会,孩子就不难理解诗人为什么称大海是“乐园”也能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理解“不速之客”时,首先让孩子说说什么是“不速之客”?这儿的不速之客指什么?回答后,适时出示巡逻的战舰和水雷爆炸的图片。水雷爆炸的情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震撼,所以当理解“为什么称战舰和水雷为不速之客?”时,孩子们能很自然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危险和灾难,也才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这个小分句。

对“乐园”“不速之客”的理解,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大海的过去和现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能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所以能试着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对比和情感表现出来。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都在“读”中完成。

另外,本课设计还强调采用不同的读法来表达理解和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读为本,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真正进行了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句话常挂嘴边
新“少年中国说”
作文试题
内心的独舞
转折
试题评析
在爱的牵动下飞翔
有句话常挂嘴边
摆渡手
作文试题
转折
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
试题评析
转折
作文试题评析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支票的托收手续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日月潭》 训练素材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日月潭》 范文习作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日月潭》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