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平等教育不是补差教育──对《触摸春天》中一段话的反思
在一次小学语文教坛新秀汇报课上,有四位新秀选择和执教了《触摸春天》(人教版第8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课文中的这段文字:“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有三位教师在教学中只字未提,一位教师只是让学生朗读了两遍。
课后,笔者问执教者:“为什么不讲解这一段?”
一位教师回答说:“这段太难,肯定有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反正不讲,也不会影响他们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另一位教师说:“这是难点,但不是重点。如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一定会设法引导学生去理解。”
还有一位教师则说:“说实话,我自己都不能完全说清楚,大多数学生肯定理解不了,所以还是回避算了。”
这段文字,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比较难的,多数学生恐怕是理解不了的。那么,是不是因为难,因为多数学生理解不了,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回避或放弃了呢?我以为,不能,也不应该。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教育教学平等的问题,涉及到要不要兼顾优等生的问题。追求平等是基础教育核心原则,也是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平等是什么?平等不是截长补短,不是抑长促短;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平等也不是要优等生等一等,停一停,让学困生追上来。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得,就是长短共进。
在一些人看来,兼顾优生,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只有照顾学困生才对。事实上,过分地照顾学困生,不就是轻视了优生?因为是难点,怕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就采取回避策略,这分明是不给胖子吃奶,当然是不公平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成绩,让优等生在课堂上也能吃饱吃好,这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难点的存在,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不管能不能突破,都是一次机遇。面对教材中的难点,教师理应迎难而上,让学生挑战。
当然,适当地铺设台阶,巧妙地引导点拨,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故意回避,或视而不见,那不但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也会使学生失去挑战困难的锻炼机会。有一位教师在处理《触摸春天》中的这个难句时,是这样引导的:“这个句子比较难,先请大家仔细地读几遍,然后想想:主要讲的是什么?特别是‘弧线’和‘曲线’,是什么意思?”经过思考,一个学生说:“弧线就是蝴蝶飞行的路线,因为是花蝴蝶,所以,是美丽的弧线。”“蝴蝶飞行时,是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曲线飞的,不像鸟儿是直线,所以叫曲线。”另一位学生用手比划着说。
老师问:“那为什么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一个学生立即说:“安静今年8岁。这只飞行的蝴蝶让她知道了许多,让她想得很多,所以是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那么,‘叙述着飞翔的概念’怎样理解呢?”教师问。“大概是说,安静有了新的理想吧。”一个学生猜测道。教师用分解难点的方法来引导,是非常恰当的。学生的理解也基本正确。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的。对这个难句,现在是不是学生们都理解了呢?不,肯定有一部分学生还不懂。但我以为,这无妨,他们以后会懂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奇的魔棒
- 今年的森林运动会
- 焰火晚会
- 伟大的母爱
- 春天
- 不能让地球妈妈再哭泣
- 古剑山
- 温暖的妈咪
- 喜欢弹电子琴的我
- 跳长绳
- 我身边的“活雷锋”
- 神奇的镜子
- 养蚕记
- 我变成了小人国的成员
- 聪明的小兔子
- 乡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网络服装销售探究
- 服装销售之十要十不要
- 基于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 建国6O年来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眸
-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会展项目品牌化的形式要素及其应用
- 浅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解读
- 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 我国玩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浅析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规划
- 论饭店业的内部营销管理
- 语码转换之社会语言学新视角
- 指示性there
- 负荷控制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设计
- 《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综合资料
- 《掌声》教学设计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一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二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二
- 《陶罐和铁罐》教案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一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