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平等教育不是补差教育──对《触摸春天》中一段话的反思
在一次小学语文教坛新秀汇报课上,有四位新秀选择和执教了《触摸春天》(人教版第8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课文中的这段文字:“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有三位教师在教学中只字未提,一位教师只是让学生朗读了两遍。
课后,笔者问执教者:“为什么不讲解这一段?”
一位教师回答说:“这段太难,肯定有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反正不讲,也不会影响他们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另一位教师说:“这是难点,但不是重点。如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一定会设法引导学生去理解。”
还有一位教师则说:“说实话,我自己都不能完全说清楚,大多数学生肯定理解不了,所以还是回避算了。”
这段文字,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比较难的,多数学生恐怕是理解不了的。那么,是不是因为难,因为多数学生理解不了,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回避或放弃了呢?我以为,不能,也不应该。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教育教学平等的问题,涉及到要不要兼顾优等生的问题。追求平等是基础教育核心原则,也是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平等是什么?平等不是截长补短,不是抑长促短;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平等也不是要优等生等一等,停一停,让学困生追上来。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得,就是长短共进。
在一些人看来,兼顾优生,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只有照顾学困生才对。事实上,过分地照顾学困生,不就是轻视了优生?因为是难点,怕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就采取回避策略,这分明是不给胖子吃奶,当然是不公平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努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成绩,让优等生在课堂上也能吃饱吃好,这同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难点的存在,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不管能不能突破,都是一次机遇。面对教材中的难点,教师理应迎难而上,让学生挑战。
当然,适当地铺设台阶,巧妙地引导点拨,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故意回避,或视而不见,那不但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也会使学生失去挑战困难的锻炼机会。有一位教师在处理《触摸春天》中的这个难句时,是这样引导的:“这个句子比较难,先请大家仔细地读几遍,然后想想:主要讲的是什么?特别是‘弧线’和‘曲线’,是什么意思?”经过思考,一个学生说:“弧线就是蝴蝶飞行的路线,因为是花蝴蝶,所以,是美丽的弧线。”“蝴蝶飞行时,是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曲线飞的,不像鸟儿是直线,所以叫曲线。”另一位学生用手比划着说。
老师问:“那为什么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一个学生立即说:“安静今年8岁。这只飞行的蝴蝶让她知道了许多,让她想得很多,所以是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那么,‘叙述着飞翔的概念’怎样理解呢?”教师问。“大概是说,安静有了新的理想吧。”一个学生猜测道。教师用分解难点的方法来引导,是非常恰当的。学生的理解也基本正确。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的。对这个难句,现在是不是学生们都理解了呢?不,肯定有一部分学生还不懂。但我以为,这无妨,他们以后会懂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做飞机
- 我们成功了
- 难忘的一天
- 智倒垃圾
- 踢跳比赛
- 一顿迟来的晚餐——涮羊肉
- 第一次坐地铁
- 快乐的教师节
- 放学路上
- 国庆见闻
- 吃煎饼
- 学校运动会
- 游锦江乐园
- 雨花
- 一次愉快的秋游
- 工伤与雇佣损害赔偿区别之浅析(1)论文
- SVGA图像处理
- 二氧化氯在工业冷却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 可移植的256色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 浅议污水处理厂的节能
- 涡旋混凝给水处理技术分析
-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发展
- 污泥处置实践中的技术路线思考
- DDS的背景噪声分析
- 聘用合同的审理特点(1)论文
- 企业仓库管理信息系统
- 浅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在宝安、龙岗两区的适用
- 世新大学新闻学系专任讲师 (会员资料)
-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 管道分质供水系统的组成及工程设计
- 小比尔•盖茨的“电脑梦”
- 骆驼简介
- 骆驼──沙漠之舟
- 野骆驼──能否继续与我们同行?
- 骆驼佳丽也选美
- 走近“野骆驼”
- 野骆驼比熊猫生存环境更艰难
- 哭泣的骆驼
- 科幻童话──怪老头儿
- 《找骆驼》参考资料
- “沙漠之舟”骆驼锐减为哪般?
- 骆驼趣闻
- 骆驼的驼峰里藏着什么
- 野双峰驼数量消减的原因
- 中国的“骆驼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