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回想起本人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自认为准备充分的《生命生命》一课,我至今还心发跳脸发烫:一篇短小精悍,语言质朴,思想含蓄深邃的文章,一个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围绕生命写得三件事”,我却还紧紧地抓着“简练精悍”有些过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探究,,并让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按照我的理想把答案一一说出来。难道这就是我的课堂?把课堂模式化,只能按自己的预先设计按部就班地上课,离开了教参、教材、教案,就无法上课,难道这就是新课堂?
审视和反思使我认识到:
1、新课堂要求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但只有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货真价实”的。
2、新课堂要求教学情景化,但不是为情景而情景,而应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控的画面,应学生动而动,应情景而变,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参照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来上的,大同小异,但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看来我们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其实,仔细想想,特级教师之所以“优”,之所以“特”,就在于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选择最佳策略进行教学。是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必须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出发,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创造性教学。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但决不能完全照搬,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从实际出发,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的个性特点也不容忽视: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教师的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应符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法。我想,本人属于激情类的教师,不适合上一些说明文、平淡的叙事文。
存在的困惑是:学期初,课本就发到孩子们手里了。孩子们不止一次地接触文本。一个再感人的故事,再优美的文章,读的多了,也就不怎么感人了,因为这个故事、这篇美文,已经打动过他了。如果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文本,阅读的积极性一定更高。因此,似乎有好多课文的教学设计很少有操作的机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拳的苦与甜
- 面对红绿灯,他们竟然那样……
- 记一次采摘活动
- 煎蛋趣事
- 家庭歇后语比赛
- 乡村趣事
- 我是“小鲁班”
- 放下你手中的鞭子
- 找草药
- 第一次撒谎
- 救青蛙
- 干干净净迎新年
- 我能洗衣服
- 快乐的一天
- 争台风波
- 关于自考助学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 如何去教好小学生
- 简述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浅谈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及其指导策略
- 浅析中小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
- 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研究(1)
- 关于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的现实分析
- 当代美国电影艺术神话与梦幻(1)
-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研究
- 简述用“现实道德扩展法”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
- 香港三级电影的反社会情意结(1)
- 关于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1)
-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之我见
- 公开课上的“春雨图”──《雨点儿》教学札记
- 12《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雨点儿》词语造句
- 《雨点儿》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 《雨点儿》教学点评
- 谈低年级的阅读训练──《雨点儿》教学感悟
- 可爱的“雨点儿”──《雨点儿》教学反思
- 《雨点儿》词语解释
- 读中有悟 学中有导──听周小平老师《雨点儿》有感
- 享受语文的魅力──《雨点儿》教学反思
- 《雨点儿》教学札记
- 从《雨点儿》一课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雨点儿》近义词反义词
- 循序渐进,掌握字词──《雨点儿》教学反思
- 《雨点儿》教学设计的调整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