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0
激励,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父亲的菜园》教学片断
激励,一个时尚的字眼;激励,会激发学生火一样的热情;激励,会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令人难忘的是上《父亲的菜园》一课,激励擦出的火花至今仍在我脑海闪现。
那是我在上完调研课后,孩子们的表现令我较为满意。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堂课前,我对孩子们给予了热情地表扬与激励:“孩子们,我从你们上一课中看到了你们的活泼,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在闪光。我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会像钻石一样大放光彩。”孩子们听着,动情了,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更高的兴致。
在接下来的学习《父亲的茶园》中,其中有一个学习任务是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前面四个自然段,同学们反应较好。在给第5自然段加小标题时,火花不时飞溅。
师:孩子们,你认为第5自然段加一个什么样的小标题?
生A:我认为小标题可加为“父亲砌墙”。
生B:老师,我认为“砌上石墙”更合适。
这时,我的心里很高兴,这不就是标准答案吗?正准备表扬,学生C举起手来,我纳闷他还有比这更好的吗?于是我一个“请”字。
学生C:老师,我认为不妥,“砌墙添土”更恰当。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远远脱离了教案。但一阵惊喜袭上心头,多棒!于是,我马上追问:为什么?
学生C:因为“砌上石墙”只是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内容,后面还写了父亲挑土来添在荒地上。所以,“砌墙添土”更恰当。
师:理由多棒!比标准答案更完整。(但一念之下,我又觉得“添”恰当吗?)于是又问道:“孩子们,你们联系一下上文,再读一读,你们思考思考添字是否恰当?换成哪个词更合适?
这一下,学生像蜂窝炸了,兴奋了,认真地读起来。一分钟后:
学生D:我认为“砌墙填土”好些。
学生E:“添”字不恰当。“添”是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文中荒地的泥土已被洪水冲个一干二净,露出光秃秃的岩石。怎么是“添”呢?把以“砌墙填土”更恰当。
学生F:父亲重新挑土上去,应是“砌墙挑土”。
……
好热烈的气氛,多么灿烂的思维火花。这聪明的、活跃的学生就是许多老师眼中死气沉沉的差班吗?这就是平时那胆怯的孩子吗?我激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然后,在没有另外的意见时,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认为哪一个小标题最恰当?
孩子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一个个争相发言,都认为“砌墙填土”更恰当一些。
接下来的课堂更活了,孩子们很好的、自主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下课了,我还未从激动中沉静下来,还沉浸在激励所擦出的绚丽的火花中。
点评:
从这一堂课中,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一句话:“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被人重视。”而赞扬,激励是一种满足于人的愿望,强化人的动机的有效方法。
课前对学生的激励,赞赏,结果打开了孩子们禁锢的心灵,给了他们勇气,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之窗。灿烂的思维火花不时飞溅,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极了,是我始料不及的、惊喜的。
从中,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激励、赏识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我相信灿烂的火花将燃成熊熊的大火,炼出最好的钢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乡下美景
- 乡村趣事
- 我敬佩我自己
- 一个真实的故事
- 乡村景色(4)
- 我的傻瓜爸爸
- 因为有爱
- 可爱的小虎子
- 战争代给孩子的痛苦
- 乡村生活(1)
- 感悟生命
- 乡村景色(3)
- 田园的清晨
- 生命的献礼
- 生命大树
-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探析
- 泛化的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研究
- Delphi 5 数据库应用中ODBC数据源的自动管理
- 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 本地网局号管理系统
- 浅析校外环境中在中学美术教育的开发利用
- WWW对大量数据查询的一种实现
- 数字音频工作站技术浅析
- 试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 浅析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初探
- 局域网中利用Mobile Agent 完成信息的检索
-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
- 实时混音的实现
- 使用Word2000 VBA开发工程文档文件
- 矿区天然气计量监控管理系统改造设计及实现
-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棉鞋里的阳光》仿写作文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一)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
- 《棉鞋里的阳光》重难点分析
- 《两件宝》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二)
- 《棉鞋里的阳光》读后感
-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棉鞋里的阳光》整体阅读感知
- 《棉鞋里的阳光》作者简介
- 《棉鞋里的阳光》老师语录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