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3
把握课堂是关键──关于执教《桂花雨》的反思
很荣幸在学校和教研组的关注下,十二月初我参加了三校联谊研讨课的执教。虽然课文上完了,但留给我的却不仅仅只是一堂课后的感觉。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课与预设的会出入那么大?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为什么我会接受不了这样的教学?难道真的是我的教学理念不对吗?等等疑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最近才觉得有了些许明朗。
一、学生永远是主角
首先我想我的课与预设的出入这么大关键就是我没有备好学生的课。虽然试教时分别上了四年级与五年级,感觉也不错,但我没估计到正式上课时学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们很紧张,而我恰恰没有很好地舒缓他们这种情绪。在课始的闲聊中,学生谈家乡给他们留下的记忆时我就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说具体说生动而是匆匆走了一个过场,以至于自己就开始对整堂课没有底了。如果那时我能放松地引导学生好好聊聊,轻松聊聊,相信学生不但会彻底放松还会更容易进入整堂课的情景中。就如王红校长点评时所说的“学生是活的,不可能与你预的那样一成不变的。”是的,学生是鲜活的,怎么可以用我试教时得来的经验套呢?我真的忽略了这堂课的主角了,所以把学生永远把在第一位,让你的学生永远是主角这对于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
二、散文的形散教学
其次《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从没尝试过散文教学的我现在想来那堂课其实可以用更开放的形式教学的。不管课前怎么备课其实上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开上,特别是本课,既然是散文,何不学学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呢?让学生质疑,在解惑的时候抓住干线──桂花雨为什么能牵动我和母亲的情思,这到底是是什么?或许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自然就会理出那条线──我的摇花乐和母亲的思乡情。但很遗憾我只是在开头让学生质疑,然后又是走过场一样赶紧引到我预设的步骤中来,我怕学生的开放会漫无边际,会让我点不了题结不了尾。说白了我不敢放手教学,依然是循规蹈矩地按教学设计上,所以才会上得连自己都感觉很生硬很牵强,感觉我在拉着学生走完整堂课。现在想来真的是惭愧啊!其实无论学生怎么理解我只要抓住主线不就是让自己的课也与文本结合起来了吗?那才是真正的散文教学啊!
遗憾也是一种收获,虽然这种收获有些苦涩,但这样的收获会更长久,一堂研讨课让我看到了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薄弱点,也让我明白了我的语文教学发展的前进方向,相信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会让我在语文这条道路上成长得更快!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奇帽子
- 给灾区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 20年后的我
- 可爱的小白兔
- 美丽的白洋淀
- 一诺千金
- 登长城
- 20年后的肇庆和母校
- 给我一次变的机会
- 我帮妈妈做件事
- 未来的课桌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这就是我
- 一次特别的游泳
- 公园
- 关于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 论美(1)
- 试论喀喇汗朝维吾尔族美学思想(1)
- 浅析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 主要发达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动向及其启示(1)论文
- 试析近十年来我国教师实践智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 简论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 关于开展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 朱光潜的学术品格(1)
- 关于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论税法中公平纳税原则(1)论文
-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1)
- 《看雪》教学设计3
- 《我们成功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
- 《看雪》教材简说
- 《看雪》教学设计1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看雪》教学设计4
- 《北京》教学设计1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片断
- 《看雪》教学建议
- 《看雪》教学设计2
- 《看雪》课堂实录与评析
- 《我们成功了》课堂实录与点评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5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