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4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案例
《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教材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根据以上目标,我这样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抓住部分同学擦桌子机会,问:“为什么擦桌子?”“因为桌面上有灰尘”从而引入课题,让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灰尘。同学们都说灰尘的危害,是呀,身边的灰尘的确讨人厌,惹人烦。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灰尘,那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以这样一个设问引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学习课文
我先让全班齐读连接语中一段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出示表格让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让学生学习中分析、概括,进一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完成表格后,进行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板书。这是教学的重点,为加深理解,我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画图回味──把天空逐渐由蓝变白呈现的图意画出。
环节三:讨论交流
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分组讨论,说说灰尘对人类多彩生活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的多彩生活离不开灰尘的作用。我顺势引导,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正反两方面的眼光看事物──既要看到它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
环节四:拓展延伸
布置让学生收集自然界中具有明显两面性性质的事物资料,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准备交流。
【教后反思】
这节课由于选材新颖,学生看了题目后就觉得非常奇妙,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可贵的兴趣去学习,交流,反思,适当的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习语文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蜘蛛的自述
- 走进清洁的明天
- 擦黑板
- 江滨公园的早晨
- 洗碗
- 洗红领巾
- 伐树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浪漫的爱琴海之旅
- 我爱读书
- 我的妹妹
- 故乡的河
- 一根竹竿
- 打“野鸭”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试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
-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
- 简析国家级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 试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途径
- 试析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试论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欣赏创新途径
- 简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
-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研究
-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
- 简论电力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 浅谈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探究
- 试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 天上的感觉非常好──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 光辉里程碑──科技界专家评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 实现飞天梦想的工具发展史
- 航天事业战绩辉煌“神五”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
- 美航天员: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不起
- 绿色环抱的航天城
- 昨日凌晨一北京市民亲眼看到神舟飞过
- 冲天一飞中华梦圆 我航天英雄相继完成飞天壮举
- 载人航天的效益
- 导出神舟完美轨迹──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志坚素描
-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 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从飞船起步?
- 盘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与强国有四差距
-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 大鹏展翅高飞──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