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4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案例
《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教材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根据以上目标,我这样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抓住部分同学擦桌子机会,问:“为什么擦桌子?”“因为桌面上有灰尘”从而引入课题,让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灰尘。同学们都说灰尘的危害,是呀,身边的灰尘的确讨人厌,惹人烦。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灰尘,那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以这样一个设问引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学习课文
我先让全班齐读连接语中一段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出示表格让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让学生学习中分析、概括,进一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完成表格后,进行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板书。这是教学的重点,为加深理解,我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画图回味──把天空逐渐由蓝变白呈现的图意画出。
环节三:讨论交流
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分组讨论,说说灰尘对人类多彩生活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的多彩生活离不开灰尘的作用。我顺势引导,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正反两方面的眼光看事物──既要看到它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
环节四:拓展延伸
布置让学生收集自然界中具有明显两面性性质的事物资料,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准备交流。
【教后反思】
这节课由于选材新颖,学生看了题目后就觉得非常奇妙,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可贵的兴趣去学习,交流,反思,适当的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习语文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螃蟹
- 爱护花草树木
- 小小董事长
- 我想去大海边看看
- 春雨
- 种豆
- 跳绳比赛
- 家有喜事
- 我爱秋天
- 美丽的花
- 妈妈笑了
- 和邻居一起打羽毛球
- 坐反了
- 夸家乡
- 胖乎乎的小手
-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 报纸美术编辑创新路径浅析
- 现代美术考生的主题创作释解
- 基于油画风景写生要点分析
- 关于蒙药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简述
-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 油画构图艺术剖析
-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实用性
- 从美术史中闪出的一抹亮色
- 对国内女性油画家探索
- 探究油画艺术之设计感
- 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与馆藏建设
- 论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 私人美术馆·时代
-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 《中彩那天》 老师语录
- 《中彩那天》 同步范文二
- 《中彩那天》 美文欣赏
- 《中彩那天》 作者简介
- 《七月的天山》教学重难点
- 《七月的天山》重点字词梳理
- 《七月的天山》整体阅读感知
- 《中彩那天》 作文指导
- 《中彩那天》 同步范文一
- 《中彩那天》 字词
- 《中彩那天》 主旨 线索
- 《七月的天山》相关资料
- 《七月的天山》教学重点
- 《中彩那天》考点练兵 一
- 《七月的天山》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