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6
《落花生》教学杂谈
〖让学生真正感受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语文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攀升,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学生,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
如教《落花生》就根据作者决心做个落花生式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决心等内容,让学生议论学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应该怎样做人。学生表示要做落花生式的人。
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表现在他的思想中,成为行为的动力,对实际行动起调节和促进作用,学生会自主活动,人人参与,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仿写作文〗
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而是使学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我教完《落花生》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仿写,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展开去,联想到荷花、柳树、地瓜等事物与花生都有相同之处。从学生的仿写中仍旧可以看出课文的痕迹,却不生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仿写,并且拓展了思路。
〖引思要平中生奇〗
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也一样,平铺直叙,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是呆板生硬的照本宣科,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课内容大多比较显浅,一看就明,没有什么“曲径通幽”,出奇生趣的东西。那么,这就更需要我们善于从平湖中“荡”起层层涟漪,从平直中设置种种“曲折”,平中生奇,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平中生奇,能给学生带来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乐趣,从事学习和思考。
我教《落花生》一文,我没有像平时那样讲解课文内容,而先让学生抓住“花生”这一线索,自己归纳出课文的写作思路。经过引思,学生写出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重点)”这个写作线索。接着,又引导学生从重点段落中找出重点句:“要做象花生那样有用的人,不做好看而无用的人”。这样,通过思考,学生就能明白一个道理,也就从中学习到“以物(事)喻理”的写作方法。这种平中生奇的授课,时间少而效果好,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还可培养创新精神。一些学生在课堂中还能学习本课写作特点,写蜡烛,写小草,写老牛等,联想、想象很丰富,效果良好。
〖运用选择性注意阅读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唯恐讲的不全面,对文章每一枝节都做讲解的现象,从而把学生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感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铺天盖地袭来的语言大环境中,我们固然应该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悟、熏陶和积累。但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材料都给予注意加工,对所有文本都予以精思熟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就应不断培养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筛选能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阅读重点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我教《落花生》一文中让学生抓住重点,分别谈谈自己从落花生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选择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来了个折衷: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桃花
- 梧桐树
- 我爱茉莉花
- 家乡的莲藕
- 我家的石榴
- 花的校园
- 可爱的水仙花
- 我给小树做手术
- 校园里的大樟树
- 水仙花
- 樟树
- 月季花
- 我家的君子兰
- 美丽的鸡蛋花
- 美丽的蝴蝶花
- 农业政策性银行支付结算手段现状与思考
- 新儒家、新道家与新经济(1)
- 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探讨(1)
- 运用电子商务应对新贸易保护的策略研究
- 牙克石林区冬季奶牛饲养管理技术
- 新出口退税机制对欠发达地区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1)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
- 正视绿色贸易壁垒 走绿色发展道路(1)
- 出版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1)
- 房地产市场主体利益目标及其规制分析
- 浅谈规范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 浅谈创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1)
- 试析体育教生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
- 试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1)
- 《珍珠鸟》中心思想
- 《落花生》教学反思
- 《珍珠鸟》内容讲解
- 《珍珠鸟》相关链接
- 《珍珠鸟》学法指导
- 珍珠鸟简介
- 《珍珠鸟》课文题解
- 《落花生》教学反思
- 教学《落花生》有感
- 《落花生》课后延伸案例
- 《珍珠鸟》写作特点
- 教学设计对课堂效果的直接影响──《落花生》一课的案例
- 评《落花生》
- 《珍珠鸟》近义词反义词
- 《落花生》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