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落花生》教学札记
儿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情绪化色彩。布卢姆在提出其学校学习的模式时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陪伴着认知因素而出现,并且在教学中,情感不只是作为手段促进认知教学,而且还作为目标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
我们的小语界同仁也日益意识到: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目的,真正的教学应是以情感为依托和手段,充分地、最完善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已把人文性定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学生、教师与文本真真切切的对话获得将是无穷无尽的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想学习”的内在情感因素,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如教完《落花生》一课,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说对方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递发出来,他们纷纷说出许多精彩的辩词。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个个小脸涨得通红,辩论达到了高潮,呈现出一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辩论的气氛。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这样的三次辩论,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苹果”、“花生”两种人都需要。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教师在辩论中,已不仅仅再以“解惑”为己任,而是以指导、帮助、服务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身份主动投入到辩论中去。
教师在新型的课堂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策略,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总之,教学内容只有被教师心灵化,然后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地活起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电影《蜘蛛侠Ⅱ》观后感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 观《灿烂星空》有感
- 最需要滋润的……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 乘上革命传统列车,进军新的时代
- 读《匆匆》有感
- 三十六计读后感
- 《飘》读后感
- 另一种寂寞
- 《简爱》读后感
- 做好一枚螺丝钉
- 我和冬冬比童年
- 一次难忘的比赛
- 平凡与伟大——观《2005年感动中国》有感
- 论翻译实践与技巧
-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助跑距离研究
- 自闭症儿童的实务认识和社会行为治疗的研究
- 学前音乐教育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 新媒体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 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以“双拥工作”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探析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法研究
- 农村孤寡老人养老机制构建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究
- 浅析网络社会中的“路西法效应”
- 中学生“被立意”写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语言方式研究及启示
- 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
-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