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5月14日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扬州举行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组织的一堂公开课,笔者受益匪浅。施教者是扬州花园小学胡金凤老师,现将部分课堂实况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珍──珠──鸟。
师在大屏幕上展示:
这是一只( )的珍珠鸟。
生:这是一只机灵的珍珠鸟。
生:这是一只顽皮的珍珠鸟。
生:这是一只大胆的珍珠鸟。
生:这是一只惹人喜爱的珍珠鸟。
生:……。
(评析:首先胡老师借助第一课时教学,让学生感悟珍珠鸟的性格,为下面理解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师:这些词都有“可爱”之意。
板书:
珍珠鸟喜爱“我”
大屏幕展示: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谁愿读一读?
(有三个同学分别有表情地朗读。)
师:谁能通过读课文反映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
(两个学生举手朗读后,师要求同学们将书本打开。)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看哪些词语表现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
(生快速朗读,师巡视。)
(评析: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胡老师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这种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也是诵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师:同学们都读完啦,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
生:第六段。
生:还有第四段。
生:还有第五段。
师:把你们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生读第六段。)
师:你读得好,体会也深。
生:我觉得第四段比较能够体现珍珠鸟对“我”的信赖。
师:那好,你先读,然后说明你的理由。
生:(读后说)
生:我觉得第五段比较能说明珍珠鸟对“我”的信赖,若珍珠鸟不信赖“我”的话,珍珠鸟就会像它的父母那样蹲在笼子里。
师:你们感悟得都不错。哪些同学愿意齐读,请站起来齐读。
(大约有1/3同学站起来齐读。)
师在大屏幕展示:
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要求不出声,拿出笔,从不同角度圈点出来。
不一会,师让一生将圈点后的课文放在大屏幕上展示:起先──渐渐地──然后──后来──
师:同学们说这是从哪一方面来写出的?
生: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
生:(我是从动作。这个角度)飞──落──蹦──俯──瞧──啄──趴。
师:噢,有一个相同的动作。为什么珍珠鸟敢这样?
生:是因为它完全对“我”放心。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为什么珍珠鸟会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生:开始有点害怕“我”。
师:请同学们齐读。
(渐渐地……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师:现在怎么样了?
生:完全对“我”放心啦!
师:以上从时间、动作方面来体现珍珠鸟对“我”的信赖。请问与心理有没有关系呢?小鸟首先是在什么地方活动的?
生:屋里。
师:小鸟由远及近活动,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我从图上看出的。
生:笼子四周──屋里──小桌上──杯子上──啄手指──
师:从以上完全可以看出,随着活动角度的转移,也可以体会到小家伙对“我”的信赖。看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体会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
师在大屏幕展示:
起先──渐渐地──后来──
(评析:引导学生从时间、动作和心理等不同角度来领会、感悟珍珠鸟逐步对“我”的信赖,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次“爱满人间”的教育。)
师:这段写出了小家伙对“我”的信赖,请大家试背一下行吗?
生:行。
(生试背,师有时引领。)
师:你们读书,老师也想读。我读你们仔细看。
生:掉了一个“再三”。
师:珍珠鸟是对“我”感情深,还是对父母感情深?谁能用一个成语表示出来?
生:依依不舍。
生:情有独钟。
生:……
(师在展示台展示书上的画面。)
谁能画出和书上不一样的画面?
生:小鸟在我手中睡觉。
生:小鸟在我的肩膀上睡觉。
生:……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师生:(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就你们目前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生:国与国之间……
生:猫与狗等动物之间……
生:人与益鸟、益兽之间……
生:人与人之间……
生:还有人与大自然之间……
(评析:胡老师不仅注意语文的工具性,把感悟与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还十分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性,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效整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师:是的,除了鸟与人类之间相互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境界外,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发出心灵的呼唤吧:(师生齐声作答)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今天,同学们能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特别是对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这一方面理解、感悟得比较深刻。要想把课文读得更好,我建议咱们在课后可搞个分组比赛。
(下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书
- 参观状元墓的发现
- 我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
- 上网的收获
- 感谢父 亲
- 可爱的小乌龟
- 六只小鸡
- “会飞翔”的蚂蚁
- 鸡蛋的力量
- 海南之旅
- 电风扇
- 我最喜爱的老师
- 大爱无疆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爱我班级,美我校园
- 关于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与思考
- 谈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1)
-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发展对策浅探(1)
- 映日“花儿”别样红
- 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和思考
- 试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题外话”
- 探析科普影片创作中的表现主义(1)
-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1)
- 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分析(1)
- 试析传统吉祥图案在烹饪美术设计中一的运用
- 谈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1)
- 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
- 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
- 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
- 《鸟的天堂》的语言
- 《鸟的天堂》教学建议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