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语文课上的失望──《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有感
师: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
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画出文章中能够表现父与子了不起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你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指名点画出文章的句子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生:“在混乱中,一位年青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我从“冲”字感受到了父亲的急切心情。)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死了,他感到很痛心)(表情:笑一下)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信儿子没有死,所以不停地挖,精神有些失常)(笑出声,同学跟着笑)……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坚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根据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教学,期望这节课一定会收到很好效果,结果我失望了。课前同学们不是查阅了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和我国唐山大地震的资料,并在全班进行了交流吗?对当时的地震情景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呀!怎么笑得出来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课下,我认为思索每一个教学环节,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反思,体会如下:
第一、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恐慌,血流成河,哭声喊声的场面没有亲自目睹呈然查阅了相关资料,也只是感性认识,应该再借助一些有关洛杉矶大地震或唐山大地震的有关声像资料,多做一些铺垫,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步上升到更理性认识。
第二、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情景时,自己的情感不够到位,所以难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像这类感人的文章,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营造出文中的氛围,然后,再披文入情,这样学生才会在读中感悟到父爱的伟大。
第三、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拾荒人
- 我能行
- 植树
- 元宵节看烟花
- 骄傲的花朵
- 雪花儿飘飘
- 一起玩真快乐
- 踢毽子
- 恐龙历险记
- 海边
- “心美”
- 春游牛首山
- 龟兔赛跑新编
- 我想学克隆
- 试论对高校生进行职业教育的探析
- 简析远程教育法律专业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 试论高职电磁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 试论阻碍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因素及其对策
- 析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 浅论高职院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试论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 简析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必要性
- 试析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急需法律规范
- 简论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探析
-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的高职公共文化课程改革
- 浅论对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融通的专业建设探索
-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研究
- 试析素质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实施的契合
- 浅论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探析
- 《包身工》词语解释
- 《包身工》课外延伸
- 《包身工》内容简介
- 《包身工》教学设计
- 《包身工》教学设计
- 《包身工》教学设计
- 《包身工》点将过关
- 《包身工》结构分析
- 《包身工》语法修辞
- 《包身工》说明手法
- 《包身工》问题探究
- 《包身工》词义辨析
- 《包身工》教学设计
- 《包身工》课文点评
- 《包身工》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