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3
由一节课所想到的
新的一周开始了,但很多教师都有周一的课不好上这种体会。其原因是虽然学生经过两天的调养休息,但玩心未尽,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没几个学生听讲专心,课堂氛围很难和谐、融洽。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不听讲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一节成功的课解决了长期困扰我的问题。
今天是星期一,我和往常一样走入教室。
“上课!”“老—师—好!”师生问候语还是一如既往拖拉无力。唉!真想重来一遍,但我压住心中的不满,沉思半分钟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要学的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是老样子。以往的经验提醒我,批评肯定无效。稍作思考,我诚恳地说:“同学们读的声音响亮,读音很准!能读得干脆些吗?”很多同学对老师这种本应批评却大大赞赏的态度感到意外,但看到老师期盼的目光后,精神为之一振,不自觉挺起了胸,仰起了头,精神头十足。我心中一喜,奏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读得太棒了!”我由衷地为同学们精彩的齐读伸出大拇指。“读了课题,你的心中是否产生了小问号?”只见一只只小手踊跃地举了起来,和往日的课堂明显不同。“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田召文第一个发言。“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我很为这个平时做事马虎的孩子今天的表现而高兴。“这是谁说的话?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哟!刘德鹏一口气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真为你高兴!”我不失时机地表扬,只见他自信地冲周围的同学笑了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陈佳桢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可真是一问惊人,“你是个会钻研的孩子,一问道出了课文真谛!”我摸着他的头,由衷地称赞。他腼腆地笑了笑,但我从他的微笑中看出他心中自豪、激动。此时,教室质疑气氛异常浓烈,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度高涨,我趁热打铁,“那同学们赶快读书,去探寻小问号的答案。”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一边读书,一边圈画,一边不时同桌间交流、讨论,不到半节课,预想目标都完成了。没想到这节课的效果这样好,自己没费多少口舌,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轻松地完成了任务。难怪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一下课竟说:“这节课感觉真不一样!”
课后,慢慢想来,得出如启示: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问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的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问为主”的课堂方式主要体现在一个“问”上,本节课,始终以学生发问为主,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然后通过生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哪有不学之理。
二、学会赏识学习
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这里的好,也就是对其的肯定、表扬,当然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更是不例外。以往像“读的真好!”“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种激励性的语言只有在上公开才会经常说。本节课中,我多以肯定、欣赏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其效果与以往就大不相同。由此可见,学会欣赏孩子,对孩子多一些信任的微笑,多一些激励的语言,学生就会更加自信、自强,不断地追求成功;学会欣赏孩子,同时也发现自己高尚起来,心胸也开阔起来。既然教师肯定鼓励的力量这么大,那么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何不多多使用?
确切地说,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不在于数量上,而在于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恰如其分,是否发挥了“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不光是传递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激励语言是他们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桥梁,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纽带。鼓励的语言,生动的语言,恰当的语言,所体现的就是平等、尊重、民主、自由。这些美好的人性种子,在这里发育、生根、壮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养鸡
- 不一样的童年
- 读《挑山工》有感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我学会了煮饭做菜
- 读《向命运挑战》有感
- 挖河蚌
- 恐龙时代之旅
- 补写《无人售报处》
- 受骗
- 我是常胜将军
- 盛饭
- 思索
- 玩蚂蚁
- 生小猫
- 更新审计执业理念,推行风险导向审计(1)
- 工资日常管理与审计(1)
-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1)
-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问题探析(1)
- 内部控制、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1)
- 改善我国审计执业环境的对策分析(1)
- 高速路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审计(1)
- 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1)
- 预算执行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的研究(1)
- 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1)
- 国有企业行业性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刍议(1)
- 略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的协调(1)
- 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与重构(1)
- 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及其改进之思索(1)
- 审计中职工薪酬的特殊关注(1)
- 《杜甫诗三首》课文写作特色
- 《杜甫诗三首》教法指引
- 《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题
- 关于《望岳》的参考资料
- 《大道之行也》同步达纲练习
- 《大道之行也》课外语段阅读题
- 《杜甫诗三首》课文简析
- 《石壕吏》赏析
- 《石壕吏》教学实录
- 《望岳》赏析
- 《大道之行也》课内语段阅读题
- 《春望》赏析
- 《大道之行也》课时训练
- 《杜甫诗三首》导读
-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