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这一句话既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揭示了积极情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从情感唤起开始的,以情感体验贯穿全过程,并以情感积淀和内化为最终结果。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高尚情感并让积极的学习情感直接支持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在情境创设中孕育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的,也应在一定情境中培养。否则,情感的形成就没有土壤或生发点。当然,不是任何情境都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努力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如情入境,孕育对文本的体验热情并为理解作者情感蓄势。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开篇首先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园中有热闹非凡的买卖街,优美的田园风光,还有诗情画意的蓬莱瑶台,真如人间仙境一般!然而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让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化为一片焦土。”接着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段。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有了深刻的体验,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不由自主就产生愤怒的情感。

二、在阅读对话中积淀情感

情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必须通过心灵的沟通方可获得。语文学习具有“披文入情”的重要特征。“披文入情”需要教师深入文本,从心底产生真情,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激发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热情,达到学生自主与文本交流情感的目的,最终让学生获得对文本情感的积淀。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懂了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后,黑板上出现: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上述板书全部写出来的时候。学生们被震惊了!这么了不起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了!然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分别从建筑宏伟与文物珍贵的角度谈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原因。这样做,对课文的情感基调进行总体的定位,在毁灭的前提下谈曾经的辉煌,悲痛的同时追忆曾经的爱。这样处理,整个课堂情感氛围营造得比较成功,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至此,圆明园的一切都没有了。”老师引领学生说话,堆砌悲伤的情感。“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语气缓慢而沉重)……(师总结)正是“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再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回头细细品读全文。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缓慢地擦黑板,所有的都擦去,稍留痕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留给你的是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中得到升华,深刻理解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损失!”总之,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让他们体验到“毁得令人心碎”。

三、在拓展探究中升华情感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都要发声于情,寓意于情,融理于情。小学生的情感还不很稳定,需要在实践与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点燃的情感稳定、内化并得到升华,还必须开展能触动学习个体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相应的活动,使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

在经过了充分的文本对话之后,师生再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大损失。”幻灯出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圆明园毁灭了,我何止是伤心呀!这就是146年前的圆明园,今天我们却把她叫做遗址。呜咽的风还在呜咽的哭着,我们愁呀!怨呀!恨呀!但我们仅仅就沉湎于无奈、痛恨之中吗?不!我们准备怎么办?”

“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将国家建设的强大,从而讨个公道回来!”

“愤怒会让我们失去理智。让我们暂时走出圆明园,用理性的态度来思考一段历史,假设一段历史:假如你是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家卫国的士兵,假如你是普通的生活在北京的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准备怎么做?”

“假如我是皇帝,我要靠自己的信念和影响力来号召所有的大臣和百姓和我团结在一起,抗击外国侵略者,将国家重新建设的富强。”

“假如我是士兵,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我的尊严来保护圆明园,哪怕我失去生命,我也会像电影中坚持到最后的那位守园士兵一样用身体来阻挡英法联军的脚步,不让他们破坏圆明园。”

“假如我是一位百姓,我会号召所有的同胞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军,直到将他们赶出中国去……”

此时词条揭示历史的真相:

1、皇帝、太后跑了,清军在街道两旁夹道跪迎强盗入城,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澄领着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

2、园子周围的老百姓也进园去寻找可用的东西,1900年圆明园再次收到重创,徐世昌,张作霖都先后作践过。

3、皇帝后来为了洗刷圆明园毁灭的耻辱,以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却又输掉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还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

“同学们,读了这些再看圆明园三个字,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心理上在这一刻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争着说出此时心中的不同感受。

“感到气愤,愤恨外国人的野蛮行径,更痛恨自己同胞的愚昧、无知。”

“深深的无奈,清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竟然连自己的私家园林都保护不了。”

“无比的耻辱,几千年文明熏陶下的人民竟然这样的不知羞耻?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澄居然是数典忘祖的汉奸,领着强盗进入了圆明园?”

……

“我们要在耻辱和无奈中思考、反省,圆明园中那光秃秃的柱子就是刻在我们心中的耻辱柱,是压在我们心中的心灵枷锁,敲响了我们百年乃至未来的警钟。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我和学生们一样激昂。

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超出人们的认识。”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阅读对话”和“拓展探究”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了“孕育情感”、“积淀情感”和“升华情感”三个情感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为圆明园曾经的美丽而骄傲,也让学生产生了愤怒感──痛恨英法联军野蛮行径和清政府的无能,更让学生萌发了责任感──明白了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十字路口的女人
他们,是英语老师的细胞
淘气包王子
家中的三只“虫”
正在发芽的种子
有一种泪水献给老师
小河
我们的好老师
原来我在他们心中是一个……
老师,您辛苦了
我的“武林”朋友
我的好朋友—闫佳慈
瞧,这就是我
我的妈妈
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从职业教育看中国动画音效的发展
浅析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
《数控机床与编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占有改定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
基于SPB的嵌入式音频处理系统设计
黑龙江省延边区域城镇体系战略研究二论文
试论高素质士官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
代签名人身保险保单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浅谈此案有欠条为何输官司?
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
探究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问题
上海科技发展的学科结构与绩效评价(1)论文
浅谈太极拳教学中的动作示范
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应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语文与信息交互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窃读记》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把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推荐给你──《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